《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
时间: 2025-01-19 18:09: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于司空二十五丈新卜城南郊居接司徒公别
作者:权德舆 〔唐代〕
一德承昌运,三公翊至尊。
云龙谐理代,鱼水见深恩。
别墅池塘晓,晴郊草木蕃。
沟塍连杜曲,茅土盛于门。
卜筑因登览,经邦每讨论。
退朝鸣玉会,入室断金言。
材俊依东阁,壶觞接后园。
径深云自起,风静叶初翻。
宰物归心匠,虚中即化源。
巴人宁敢和,空此愧游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深情厚谊与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诗中提到的“德”是指道德和才能,象征着国家的昌盛和统治者的明智;“三公”指的是当时的高官,表明对权力的尊重和依赖。诗中描绘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情景,表现出一种归隐的理想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注释
- 一德:指的是品德,也可理解为道德。
- 三公:古代中国的最高官职,分别是太师、太傅和太保。
- 云龙:比喻龙跃于云,象征高贵与才能。
- 别墅:指的是离城市远的小别墅,常用于隐居。
- 卜筑:指建筑的选择和建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权德舆(约730年-约799年),字君平,号退谷,唐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权德舆与好友司徒公分别之际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和对新居生活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深厚的友谊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在生活中追求安宁与和谐的理想。诗的开头通过“一德承昌运,三公翊至尊”引入,表明了道德和才能的重要性,映射出当时社会对高尚品德的推崇。接下来的描写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展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的“别墅池塘晓,晴郊草木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画面。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温暖而淡雅,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也有对新生活的美好憧憬。结尾处的“巴人宁敢和,空此愧游藩”则流露出一种谦逊的自省,似乎在表达自己在朋友面前的愧疚之情,进一步深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德承昌运:道德的力量能承载国家的繁荣。
- 三公翊至尊:三位大臣帮助君主治理国家。
- 云龙谐理代:如云中的龙一般,寓意着理想与统治的和谐。
- 鱼水见深恩:鱼与水的深厚感情,象征着亲密的友谊和依存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龙”比喻高贵与才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别墅池塘晓,晴郊草木蕃”。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出诗人在生存与理想之间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德:象征道德与才能。
- 三公:代表权力与地位。
- 池塘:自然与静谧的象征。
- 草木:生机与自然的意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公”指的是什么?
- A. 三位大臣
- B. 三位士人
- C. 三位农夫
-
“鱼水见深恩”中的“鱼水”比喻什么?
- A. 朋友间的关系
- B. 大海与天空
- C. 兄弟情深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而杜甫的《登高》则表达了诗人在遭遇国家动乱后的忧虑与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权德舆的生平与作品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