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亭观雪》

时间: 2025-01-01 13:03:54

阴山阳朔雪中回,行到天西玉作堆。

乘兴却游东海上,白银宫阙认蓬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阴山阳朔雪中回,
行到天西玉作堆。
乘兴却游东海上,
白银宫阙认蓬莱。

白话文翻译:

在阴山和阳朔之间的雪中漫步,
走到西边,看到雪像玉一样堆成一堆。
兴致勃勃地游览东海,
在白银的宫阙中认出蓬莱仙境。

注释:

字词注释:

  •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中国北方。
  • 阳朔:指阳朔县,位于广西,风景如画。
  • 玉作堆:形容雪白如玉,堆积成堆。
  • 乘兴:兴致勃勃。
  • 东海:指东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 白银宫阙:形容建筑华丽,像是用白银建成的宫殿。
  • 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典故解析:

  • 蓬莱:在古代文人中常用作理想境界的象征,代表着追求的美好境地。蓬莱的神话故事来源于《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著名的仙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仲淹,号渔隐,宋代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善于描写山水田园之美。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范成大在此时的生活环境中,深受自然风光的影响。诗中表现了他对雪景的欣赏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与追求。

诗歌鉴赏:

《三江亭观雪》是一首描绘雪景的诗词,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首句“阴山阳朔雪中回”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雪花飞舞的世界,阴山和阳朔的意象不仅展示了地理位置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转变。

接下来的“行到天西玉作堆”,描绘了雪的积累,犹如玉石一般的纯洁和美丽,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诗人对雪的赞美,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乘兴却游东海上”则流露出诗人的兴致和对生活的热情。他在雪后的游览中,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最后一句“白银宫阙认蓬莱”更是将情景与理想结合,宫阙象征着理想的生活,而蓬莱则是追求的理想境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在清新明丽的景象中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雅致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阴山阳朔雪中回:开头以地名引入,营造出雪的氛围,表达诗人对雪的期待与向往。
  2. 行到天西玉作堆:描绘雪景的美丽,使用“玉”来比喻雪的洁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致观察。
  3. 乘兴却游东海上:表达诗人随兴而游的快乐,突显了自由自在的心态。
  4. 白银宫阙认蓬莱:通过蓬莱的意象,传达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构建了一个梦幻般的场景。

修辞手法:

  • 比喻:“玉作堆”将雪比作玉,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阴山、阳朔、东海等地名的运用,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雪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山: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幽静。
  • 阳朔:代表着人间美景与游览的乐趣。
  • :象征纯洁、宁静,带来美好的情感体验。
  • 蓬莱:象征理想的境界与追求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阴山”位于哪个方向? A. 西边
    B. 东边
    C. 南边
    D. 北边

  2. “白银宫阙”象征什么? A. 美好的生活
    B. 凶险的地方
    C. 田园风光
    D. 不安的心情

  3. 诗中提到的“蓬莱”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传说中的仙境
    C. 一座山
    D. 一种食物

答案:

  1. D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描绘春雨滋润大地的景象与范成大的雪景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现生机与希望,后者则表现宁静与理想。两者都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诗经》:古代诗歌的经典。
  • 《宋词三百首》:包含众多宋代优秀词作。
  • 《范成大诗文集》:收录了范成大的诗词及其生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