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新美人足》
时间: 2025-01-14 18:01: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新美人足
作者: 顾宪融 〔近代〕
仙子凌波,爱好天然,娉婷画中。
爱压衾斜矗,莹莹六寸,傍帘浅露,楚楚双弓。
罗袜宜宽,霞裾不碍,束缚何尝到个侬。
银灯灿,怪香钩情眼,刻拟偏工。
花前量取春风。
道比并檀郎总不同。
只月台联步,一般轻健,云氍点拍,直恁舂容。
屏角怜娘,炉唇让姊,驰上金梯带乍松。
凝思处,问幽阶昨夜,底事苔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如仙子般的女子,她在波光粼粼的水边,天生丽质,宛如画中人。她的态度优雅,似乎无意中压着被褥,纤细的足迹在轻纱窗帘前显露,姿态婀娜,像双弓般的眉目。她的袜子宽松,裙摆轻盈,毫无束缚的感觉。银色的灯光闪烁,奇香萦绕在眼前,似乎在细致地描绘她的美丽。
在花前,她轻轻量取春风,心中暗想与她的爱人总是不同。只有在月台上,她与爱人轻盈相依,宛如云彩轻轻拍打,尽显她的娇媚与风韵。
在屏风的角落,她怜惜爱人,炉边的唇舌为她的姊妹所让,轻快地奔上金色的台阶,仿佛松树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曳。
凝思之际,她问幽静的台阶,昨夜为何被苔藓封住。
注释
- 凌波:指水面上轻盈的步态。
- 娉婷: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 六寸:指女子的纤细足部。
- 霞裾:霞光下的裙摆。
- 香钩情眼:指香气勾人心魄的眼神。
- 月台:月亮下的台阶。
- 幽阶:幽静的台阶。
典故解析
本诗在意象上运用了许多古典元素,如“凌波”“霞裾”,这些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女子美的赞美。同时,诗中提到的“春风”与“月台”也是传统文化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爱情与美好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宪融(1892-1975),字子明,号静斋,近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和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美。其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画面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20世纪初期,正值中国社会变革时期,传统文化与新思潮交织,诗作通过对女性美的细腻刻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对女性美的赞美与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女子的柔美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意象,如“仙子”“凌波”“霞裾”等,构建出了一幅唯美的画面,展现了女性的优雅与风采。同时,通过描绘女性在花前、月台的情景,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爱情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此外,诗中对细节的刻画,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而真实,充满了生活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子凌波,爱好天然,娉婷画中。
描述女子如仙子般的轻盈,展现出她的自然之美。 -
爱压衾斜矗,莹莹六寸,傍帘浅露,楚楚双弓。
细腻描写她的足部和姿态,展现出她的婀娜多姿。 -
罗袜宜宽,霞裾不碍,束缚何尝到个侬。
表达她的自由与不受束缚的状态。 -
银灯灿,怪香钩情眼,刻拟偏工。
描绘了灯光与香气交织的美丽场景。 -
花前量取春风。
她在花前感受春风,暗示着对爱情的期待。 -
道比并檀郎总不同。
表达了与爱人之间的独特情感。 -
只月台联步,一般轻健,云氍点拍,直恁舂容。
描述她与爱人在月台上的轻盈步伐,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
屏角怜娘,炉唇让姊,驰上金梯带乍松。
细腻描绘她与姐妹间的亲情。 -
凝思处,问幽阶昨夜,底事苔封。
表达了对过去的思考与追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子凌波”将女子比作仙子,突显其美丽。
- 拟人:如“香钩情眼”赋予香气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女性美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子:象征着美与优雅。
- 凌波:象征轻盈与自由。
- 春风:象征爱情与希望。
- 月台:象征浪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女子被比作什么?
- A. 仙子
- B. 花朵
- C. 燕子
-
诗中提到的“霞裾”指的是什么?
- A. 裙子
- B. 袖子
- C. 鞋子
-
诗的主题包含了哪种情感?
- A. 友情
- B. 爱情
- C. 忧伤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描绘情感和意象上的异同。李白更多注重于孤独与思乡,而顾宪融则聚焦于女性美与爱情。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