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许棐 〔宋代〕
凤双鸾偶。天上人间有。
檐玉无声花影瘦。夜浅春浓时候。
别来几度寒宵。六桥风月迢迢。
灯下有谁相伴,一方红湿鲛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双凤双鸾的配对象征着人间的美好爱情。天空与人间的和谐美好。檐下的玉似乎没有声音,但花影却显得瘦弱,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浓郁与夜晚的温柔。自从分别之后,经历了几次寒冷的夜晚,六桥的风月显得遥远而缥缈。灯下孤独的身影,不知有谁与我为伴,只有那一方湿润的鲛绡(丝绸)在诉说着我的思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凤双鸾偶:凤与鸾是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美好的夫妻。
- 檐玉:指屋檐上凝结的露水,形容清冷的夜晚。
- 鲛绡:一种轻薄的丝绸,形容灯下的情景,暗含思念的细腻。
典故解析:
- “六桥”:指的是长安的六座桥,常常被用来描绘风月的场景,富有诗意。
- “寒宵”:古代诗词中常用以形容孤独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棐,字仲明,号千峰,宋代词人,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物。他的词风柔美,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春天的夜晚,反映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社会背景方面,宋代是一个重视文人情感与生活的时代,许棐的词作体现了这一特征。
诗歌鉴赏:
《清平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又孤独的夜晚。开篇用“凤双鸾偶”引出爱情的主题,接着通过对春夜的描绘,表现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向往。檐下的“玉”与“花影”之间的对比,进一步增强了情感的深度,突显了春天的浓郁与夜晚的清冷。
在“别来几度寒宵”中,诗人表达了自从分别以来的孤独与思念,特有的“寒宵”一词,似乎在叙述着内心的苦涩。而“六桥风月”则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惋惜。最后以“灯下有谁相伴”收尾,进一步加强了孤独感和对伴侣的思念,特别是“红湿鲛绡”的意象,既象征着柔情似水的爱情,也隐含着对往昔的追忆与渴望。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情感视角,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凤双鸾偶”:描绘了理想中的伴侣,象征美好爱情。
- “天上人间有”:暗示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交融。
- “檐玉无声花影瘦”:通过静谧的夜晚,表现花的脆弱与春的浓烈。
- “夜浅春浓时候”:春天的夜晚,清新而又富有情感。
- “别来几度寒宵”:感叹分别后,经历的孤独与思念。
- “六桥风月迢迢”:描绘曾经的美好回忆,遥远而缥缈。
- “灯下有谁相伴”:表现对伴侣的思念与孤独。
- “一方红湿鲛绡”:红色的鲛绡象征着情感的细腻与柔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爱情比作凤双鸾偶,表现美好。
- 拟人:花影瘦,似乎在表达情感。
- 对仗:如“别来几度寒宵”和“六桥风月迢迢”,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歌颂了美好的爱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伴侣的思念与孤独感,反映了人们在春天夜晚的细腻情感和对过往的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双鸾偶:象征爱情与和谐。
- 檐玉:象征清冷、孤独的夜。
- 花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 六桥风月:象征美好的回忆与景色。
- 鲛绡:象征柔情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凤双鸾偶”中的“凤”和“鸾”象征什么?
A. 朋友
B. 爱情
C. 亲情 -
“灯下有谁相伴”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孤独
C. 嬉闹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比较许棐的“清平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爱情的追忆与思念,但许棐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而李清照则更为细腻地描绘了情感的变化与波折。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宋词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