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作戒杀诗贻陈季常季常自后不复杀岐亭之》
时间: 2025-01-19 17:48: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饮酒不尽樽,啜肉不尽汁。
同生天地间,念此相呴湿。
每见肉食人,豆藿亦甘得。
臡牛挂脯林,无乃非其急。
窗前能谈鸡,栏傍自名鸭。
性命嗟有制,俄尔膏鼎幂。
五虫毛领殊,共兹一腔赤。
蜣虫良纵高飞,曷思蠕中白。
强力相噬吞,何异虎而帻。
抚己胡功能,忍彼釜底泣。
吾欲食称事,稍补百行缺。
乞汝耕馌余,施我不速客。
愿同雀鹆驯,欣然掌中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饮酒和吃肉的沉思。他感叹人类的生存与其他生物共存于天地间,并反思肉食所带来的痛苦。他观察到,吃肉的人身边也有豆藿等植物的存在,似乎彼此之间也有某种联系。诗中提到牛肉、鸡、鸭等肉类,表现出对肉食文化的批评,指出这种行为与自然的残酷相悖。最后,作者希望能够与自然和谐相处,愿意与小鸟一起生活,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和谐共生的向往。
注释
-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 呴湿:相互滋润、温湿的意思。
- 豆藿:一种植物,常用作食物。
- 臡牛:指牛肉。
- 膏鼎幂:意指用油脂烹煮的器皿。
- 蜣虫:一种昆虫,常与腐烂的东西相关。
- 强力相噬吞:形容生物之间的残酷竞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衡,明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思想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生命的意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衡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时期,尤其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肉食文化的批判。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希望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饮酒及肉食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生命、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采用了大量生动的意象,如“饮酒不尽樽”、“啜肉不尽汁”,通过具体的食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讽刺与反思。作者在观察肉食人时,不禁联想到豆藿等植物,似乎在暗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但这种联系却常常被忽视。
整首诗在形式上虽然显得松散,实际却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尤其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向往。这种情感不仅反映了个人的修养,也呼应了更广泛的社会文化思潮,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饮酒不尽樽:喝酒仿佛永远喝不完,表现出一种贪求的心态。
- 啜肉不尽汁:吃肉时汁液流淌,充满欲望的表现。
- 同生天地间:强调人类与自然万物的共生关系。
通过逐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类行为的深刻反思。他不仅关注个人的饮食习惯,更将其提升到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层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肉食与自然的关系比作生死之间的紧密联系。
- 拟人:赋予动物以人类的思考,表现出对生命尊严的呼唤。
- 对仗:如“强力相噬吞,何异虎而帻”,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力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肉食文化的批判与自然生命的尊重,强调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樽:象征着人类的贪婪与欲望。
- 肉:代表了人类对生命的摧残。
- 豆藿:象征着自然的馈赠,体现出人与自然的联系。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思考更深层次的生命哲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食物有哪些? A. 鸡、鸭、牛
B. 鱼、虾、蟹
C. 水果、蔬菜
D. 面包、米饭 -
诗中“同生天地间”的意思是?
A. 人类孤独存在
B. 人类与自然共享生命
C. 人类与动物无关
D. 只关心自身问题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探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诗词对比
王衡的《东坡作戒杀诗》与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两者都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但王衡更侧重于对肉食文化的批判,而白居易则表现出自然的美与人生的哲理,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衡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中的生命观
通过以上各个方面的分析与解读,我们希望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东坡作戒杀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