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家湖上寄城中诸友》
时间: 2025-01-14 02:09: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始家湖上寄城中诸友
作者: 王懋明 〔明代〕
负郭无绪业,因家濠湖濆。
扁舟归草堂,东溪生夏云。
居然满幽致,得与木石群。
兹地风俗厚,所事不尚文。
童年已樵采,壮者俱耕耘。
予怀太古风,出门日。
税地给家食,借书广前闻。
野趣足心目,水流涤炎氛。
群山映五柳,空翠常氤氲。
隐居以求志,殷勤谢诸君。
白话文翻译
在城外的生活没有头绪,因此我选择在濠湖边安家。
小舟归来靠岸,东溪的夏云生气盎然。
这里的环境幽静而美丽,正好与树木石头相映成趣。
这地方风俗淳厚,大家都不太重视文雅的事物。
从小我就开始砍柴采集,长大后大家都在耕作。
我怀念古人的风范,每天出门时都能感受到。
种地可以养活家人,借书也能丰富我的知识。
自然的乐趣充盈心中,溪水清流洗去炎热与烦恼。
群山映衬着五柳树,空中的翠色总是弥漫着。
我隐居在这里以寻求志向,衷心感谢各位朋友。
注释
字词注释
- 负郭:指城外,郭是城墙的意思。
- 绪业:无所事事,失去目标的状态。
- 扁舟:小舟。
- 幽致:幽静而雅致的景致。
- 风俗厚:风俗淳厚,指民风淳朴。
- 樵采:砍柴和采集。
- 耕耘:耕作和劳动。
- 税地:种地以获取食物。
- 广前闻:广泛借阅书籍来增加见闻。
- 涤:洗净。
- 炎氛:炎热的气氛。
- 氤氲:弥漫的样子。
典故解析
此诗中的“隐居”表现出诗人渴望与世隔绝,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与陶渊明的隐逸思想相呼应。诗中提到的“太古风”也可理解为对古代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懋明,明代诗人,性情淡泊,擅长山水诗,追求自然和隐逸生活。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懋明隐居于濠湖附近之际,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诗歌鉴赏
王懋明的《始家湖上寄城中诸友》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湖边的静谧生活,诗人通过日常的劳动和自然的亲密接触,表达了对生活的认同与热爱。
在“负郭无绪业,因家濠湖濆”中,诗人以“负郭”引入,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逃避,选择了湖边安家,体现了他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而“扁舟归草堂,东溪生夏云”则描绘了诗人归家的宁静景象,夏天的云朵在溪流上方飘动,给人一种恬淡的美感。
整首诗清新自然,意象多样,既有山水的描绘,也有对劳动生活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美好,也传达了隐士的高洁情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负郭无绪业:生活在城外,感到无所事事。
- 因家濠湖濆:选择在濠湖边安家。
- 扁舟归草堂:小舟归来,抵达自己的草堂。
- 东溪生夏云:东边的小溪上,夏天的云朵在升起。
- 居然满幽致:这里的环境幽静而美丽。
- 得与木石群:与树木石头相伴,意境相得。
- 兹地风俗厚:这里的风俗淳厚。
- 所事不尚文:人们不太重视文雅的事物。
- 童年已樵采:小时候就开始砍柴采集。
- 壮者俱耕耘:长大后大家都在耕作。
- 予怀太古风:我怀念古人的风范。
- 出门日:每天出门时都能感受到。
- 税地给家食:种地以养活家人。
- 借书广前闻:借书来丰盈我的知识。
- 野趣足心目:自然的乐趣充盈心中。
- 水流涤炎氛:溪水清流洗去炎热与烦恼。
- 群山映五柳:群山映衬着五柳树。
- 空翠常氤氲:空中的翠色总是弥漫着。
- 隐居以求志:我隐居在这里以寻求志向。
- 殷勤谢诸君:衷心感谢各位朋友。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隐喻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 对仗:如“童年已樵采,壮者俱耕耘”,展现生活的连续性与变化。
- 拟人:水流“涤炎氛”,赋予自然以人的特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理想。
意象分析
- 濠湖:象征宁静与自然的栖息地。
- 扁舟:代表归隐的生活方式。
- 东溪:象征生机与活力。
- 木石群: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意象。
- 群山:代表高远的志向与自然的壮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负郭”指的是哪里?
A. 城外
B. 城中
C. 乡村 -
“东溪生夏云”中的“夏云”表现了什么?
A. 寒冷
B. 生机
C. 夕阳 -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逃避
B. 对财富的追求
C. 对家族的责任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自然之美,体现隐居生活的乐趣。
诗词对比
- 王维与王懋明皆以山水为主题,但王维的作品更倾向于抒情和哲思,而王懋明则更强调自然生活的真实体验和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文学》
- 《王懋明诗集》
- 《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