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昔戎行。远暨西垠。僶俛于役。不敢告勤。尔亦同事。契阔江濆。庶同支离。攘臂解纷。
白话文翻译:
回想当年戎马生涯,远征至西边的边界。我在军中辛勤劳作,不敢轻易请假。你我同在这一行,也曾在江边相聚,愿我们在这纷乱的时代中,能够共度难关,互相扶持。
注释:
- 戎行:指军队或军事行动。
- 远暨西垠:远至西边的边界。
- 僶俛于役:指在军中辛勤劳作,形容谦卑而认真。
- 告勤:请假或请求休息。
- 契阔江濆:指在江边的相聚。
- 庶同支离:愿我们在困境中能够团结。
- 攘臂解纷:指共同努力,解决纷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灵运(385年-433年),字中立,号谢家,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山水诗著称,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作品中常带有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谢灵运的戎马生涯中,表现了他对军旅生活的回忆和对同伴的关切。在南北朝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过去的追忆,表达了对彼此的理解与支持。
诗歌鉴赏:
《答谢谘议》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和历史背景的古诗。诗中通过回忆往昔的军旅生涯,展现了诗人对那段艰苦岁月的怀念与思考。开头的“感昔戎行”便立即引起读者的共鸣,感受到一种久远而深沉的情感。随后,“远暨西垠”不仅是对地理的描写,更是对远方和困境的隐喻,传达出一种对未知的探索和对责任的担当。
诗中强调“尔亦同事”,不仅是对同伴的关怀,更体现出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在动荡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庶同支离”则暗示了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深沉的思考与积极的展望,诗人通过简练的语言与清晰的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光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感昔戎行:回忆过去的军旅生活,感慨无限。
- 远暨西垠:提到曾经征战的遥远边界,象征着艰辛与奋斗。
- 僶俛于役:展示了诗人在军中谦卑而努力的态度。
- 不敢告勤:表达了对职责的敬畏与不敢懈怠的自律。
- 尔亦同事:提到同伴,强调彼此间的共同经历。
- 契阔江濆:描绘了曾经相聚的场景,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 庶同支离:渴望在艰难时刻能够共同团结。
- 攘臂解纷:希望能够共同努力,解决纷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远暨西垠,契阔江濆”,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隐喻:将军旅生活比作一种人生的历练,赋予了更深的含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谢灵运对过去军旅生活的思念以及对同伴的关切,传递出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戎行:象征战争与责任,体现了历史的厚重。
- 西垠:代表着征途与未知,暗示了人生的挑战。
- 江濆:象征着友谊与团聚,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感昔戎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惋惜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家庭的思念 -
“尔亦同事”中“尔”指代的是谁? A. 友人
B. 自己
C. 家人 -
诗中提到的“江濆”象征着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友谊与团聚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谢灵运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个人经历与情感的交织,而王之涣则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了更为广阔的情怀。两者在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前者注重历史的深度,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壮丽。
参考资料:
- 《谢灵运诗集》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