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崔明府宅夜观妓》
时间: 2025-01-01 18:28: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
孟浩然 〔唐代〕
画堂观妙妓,长夜正留宾。
烛吐莲花艳,妆成桃李春。
髻鬟低舞席,衫袖掩歌唇。
汗湿偏宜粉,罗轻讵著身。
调移筝柱促,欢会酒杯频。
倘使曹王见,应嫌洛浦神。
白话文翻译
在画堂里观赏美丽的妓女,长夜里正留住宾客。
蜡烛照射下,光辉如同盛开的莲花,妆容如桃李般娇艳。
她们的发髻低垂,轻盈地舞动在席上,衣袖掩住了歌唇。
汗水浸透了粉妆,轻薄的罗衣无法遮掩她的身姿。
调动着筝音,酒杯频频举起欢聚一堂。
如果曹王见了,定会觉得她们胜过洛浦的仙女。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堂:指装饰华丽的厅堂。
- 妙妓:美丽的妓女。
- 烛吐莲花艳:烛光照射下的美丽如同盛开的莲花。
- 妆成桃李春:妆容如同春天的桃花和李花,鲜艳动人。
- 髻鬟:指女子的发髻和发饰。
- 罗轻讵著身:细薄的罗衣难以遮掩她的身姿。
- 曹王:指曹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洛浦神:传说中的美女,出自《洛神赋》。
典故解析
“洛浦神”出自曹植的《洛神赋》,描绘了洛神的美丽,诗中提到的“曹王”则是曹操的称谓,暗示妓女的美丽不亚于传说中的仙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字浩然,号孟山人,襄阳人,精于山水田园诗。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描写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繁华的城市生活中,表现了当时的宴饮文化和妓女的风采,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向往。
诗歌鉴赏
《宴崔明府宅夜观妓》是一首描绘夜宴场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妓女的美丽与魅力。全诗采用了清丽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开篇的“画堂观妙妓”,直接引入了主题,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蜡烛的光辉将美丽的妓女映衬得如同盛开的莲花,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赞美。
接着,诗人通过对妓女形象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她们的妆容与舞姿,展现出一种青春的活力和美感。最后一句提到的“倘使曹王见”,不仅暗示了妓女的绝世美丽,也引发了对历史文化的联想,表明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
整首诗不仅是对夜宴场景的描绘,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文化的多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堂观妙妓:在华丽的厅堂中观看美丽的妓女。
- 长夜正留宾:在漫长的夜晚,正好留住了宾客。
- 烛吐莲花艳:蜡烛明亮如同盛开的莲花般艳丽。
- 妆成桃李春:她们的妆容如同春天的桃花和李花般娇艳。
- 髻鬟低舞席:她们的发髻低垂,在席上轻盈舞动。
- 衫袖掩歌唇:衣袖遮掩了歌唱的唇。
- 汗湿偏宜粉:因汗水浸透,反而衬托出粉妆的娇美。
- 罗轻讵著身:轻薄的罗衣难以遮掩她的身姿。
- 调移筝柱促:调动筝音,频频举杯庆祝。
- 欢会酒杯频:欢乐的聚会中,酒杯频频举起。
- 倘使曹王见:如果曹王见了这些美人。
- 应嫌洛浦神:定会觉得她们胜过洛浦的仙女。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烛吐莲花艳”中将蜡烛比作莲花,增强了视觉效果;“妆成桃李春”则通过对桃李的比喻,强调了妓女的美丽。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欣赏和生活的热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华与文化多元,展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妙妓:象征着青春与美丽。
- 莲花:象征着纯洁与高雅。
- 桃李:象征着美丽的青春。
- 筝:象征着音乐与欢愉。
- 酒杯:象征着欢聚与庆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妙妓”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妓女
B. 画师
C. 歌唱家 -
“烛吐莲花艳”中的“莲花”象征什么?
A. 纯洁
B. 美丽
C. 高雅 -
“倘使曹王见,应嫌洛浦神”中的“曹王”指的是谁?
A. 曹操
B. 曹丕
C. 曹冲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孟浩然的《宴崔明府宅夜观妓》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可以发现,孟浩然的诗更侧重于对当下欢乐场景的描绘,而李白的诗则更关注于历史的沉思与感慨。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历史上的唐朝》
以上内容为对《宴崔明府宅夜观妓》的全面解析,涵盖原文、翻译、注释、背景、鉴赏、解析、意象、互动学习、比较与延伸等多个方面,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此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