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白话文翻译:
在初春时节,梅花上还带着雪,柳枝上雾气缭绕,依然青翠。我来这里偷听小和尚的偈语,得以聆听佛法的经典。明白了道理,知道了“无我”的境界,观察空灵,厌倦了有形的事物。迷惘的心灵应该觉悟,但作为旅客的我却无法安宁。
注释:
- 带雪梅:指的是梅花,初春时节梅花上残留的雪,象征着寒冷与春天的交替。
- 初煖:初春的温暖。
- 含烟柳:形容柳树上雾气缭绕,给人以朦胧的感觉。
- 童子偈:小和尚所念的偈语,是一种佛教的教义和思想表达。
- 法王经:指佛教经典,教导人们修行的法则。
- 会理:理解道理。
- 知无我:明白自身的无常与空性。
- 观空:观察空的本质。
- 厌有形:厌倦了有形的、物质的事物。
- 迷心:迷惑的心。
- 觉悟:醒悟、理解真理。
- 客思未遑宁:作为旅客的我,思绪纷乱,无法静下心来。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孟浩然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著称,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孟浩然在游历中遇见惠上人,可能受到其清净的居所和佛教文化的影响,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领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初春的自然景色作为背景,描绘了梅花和柳树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氛围。诗中透出的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包含了对佛教哲理的探讨。开头两句通过“带雪梅初煖”和“含烟柳尚青”展现了春天的生机,象征着新的开始与希望。接下来,诗人提到偷听“童子偈”与“法王经”,显示出他对佛教智慧的向往与追求。
在对“无我”与“空”的理解中,诗人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渴望从尘世的纷扰中解脱出来。结尾两句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迷惘,尽管明白了这些道理,但作为旅者的他却无法获得心灵的宁静。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佛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追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带雪梅初煖:初春的梅花,仍旧残留着雪,表现出春的来临与寒冷的交融。
- 含烟柳尚青:柳树仍然翠绿,雾气缭绕,传达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景象。
- 来窥童子偈:诗人来到这里,想要聆听小和尚的教诲。
- 得听法王经:得以聆听到重要的佛教经典,表示对智慧的渴求。
- 会理知无我:理解到“无我”的哲学,超越自我。
- 观空厌有形:观察到空的本质,厌倦了物质的束缚。
- 迷心应觉悟:迷惑的心灵应该要觉醒。
- 客思未遑宁:作为旅人,思绪纷乱,无法安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与雪的结合比喻初春的景象,表现出春天的温暖与寒冷的对比。
- 拟人:通过“含烟柳尚青”赋予柳树以灵动的气息。
- 对仗:如“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反思佛教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存在的思考,以及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在春天的温暖中,诗人寻求超脱与觉悟,却又无法摆脱内心的迷惘,反映出一种哲学的深邃与人性的复杂。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尽管寒冷依旧盛开,代表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 柳树:象征柔软与生命力,生机勃勃,给予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 佛教经典:代表智慧与哲理,诗人通过聆听佛经寻求内心的平静。
- 空与无我:代表对存在的深刻理解,是诗人哲学思考的核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带雪梅初煖”意指什么?
- A. 初春的寒冷
- B. 梅花在春天的生长
- C. 梅花上的雪
- D. 柳树的青翠
-
“会理知无我”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理解?
- A. 物质的珍贵
- B. 自我的存在
- C. 佛教的无我哲学
- D. 自然的变化
-
诗人在结尾提到的“客思未遑宁”是什么意思?
- A. 旅途的安宁
- B. 思绪混乱无法平静
- C. 对自然的思考
- D. 对佛法的怀疑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诗词对比:
- 孟浩然的《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与王维的《鹿柴》,两者皆描绘了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但王维更强调意境的深邃,而孟浩然则注重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孟浩然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