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
作者:岑参 〔唐代〕
中峰炼金客,昨日游人间。
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
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
寂寂清溪上,空馀丹灶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张山人的思念之情。中峰的炼金术士,昨日来到人间游玩。叶县的野鸭与他同行,而葛陂的龙则暂时回归。春天的云彩聚集在深邃的水面上,秋天的雨水悬挂在空中的山峦上。清溪上静谧无声,只留下空荡荡的丹灶,显得格外宁静闲适。
注释
- 中峰:指中峰山,可能是指某个道士或隐士居住的地方。
- 炼金客:指修道的隐士或炼金术士,象征追求长生和超凡脱俗的人。
- 叶县:今河南省叶县,野鸭栖息之地。
- 葛陂:指葛陂地名,这里可能指某种神话生物(如龙)。
- 丹灶:指炼丹的灶台,象征修道或追求长生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15年,卒于770年。岑参以其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绘边疆风光与生活,情感真挚而深邃。他的诗风豪放,语言清新,常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岑参与友人相聚后,因听闻张山人即将入都,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道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岑参对隐逸生活的憧憬与对友人的思念。开篇以“中峰炼金客”引入,勾勒出一个修道者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接着,通过“昨日游人间”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仿佛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叶县凫共去,葛陂龙暂还”两句,传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好,野鸭与龙的意象相辅相成,既有生动的自然描绘,又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接下来的“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则通过春秋景象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四季的变换,给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感觉。
最后两句“寂寂清溪上,空馀丹灶闲”,更是将整个诗歌的意境推向高潮,清溪的寂静与空荡的丹灶象征着修道者的孤独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写中蕴含了深厚的哲理,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峰炼金客:描绘了一个隐士的形象,可能是指张山人,代表着追求真理与长生的道士。
- 昨日游人间:暗示这位炼金客刚刚在人间游玩,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 叶县凫共去:野鸭与他同行,表现出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 葛陂龙暂还:龙的意象增添了神秘感,暗示自然的力量与超凡的追求。
- 春云凑深水:春天的景象,象征生机与希望。
- 秋雨悬空山:秋天的雨水,给人一种孤寂与静谧的感觉。
- 寂寂清溪上:清溪的寂静,表明时间的静止与内心的宁静。
- 空馀丹灶闲:丹灶的空闲,暗示修道者的孤独与对世俗的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炼金客”比喻为追求真理的人,赋予其更深的象征意义。
- 对仗:如“春云凑深水,秋雨悬空山”,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自然意象如“云”、“水”、“山”等,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友人的思念,反映了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哲思,展示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炼金客:象征追求长生与真理的人。
- 凫:野鸭,象征自然的自由与和谐。
- 龙:神秘而强大的象征,代表超凡力量。
- 深水:象征内心的深邃与宁静。
- 丹灶:炼丹与修道的象征,暗示对世俗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中峰炼金客”中的“炼金客”指代什么?
- A. 诗人自己
- B. 隐士或修道者
- C. 游人
- D. 农民
-
诗中提到的“葛陂龙”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力量
- B. 人的追求
- C. 友谊
- D. 时间的流逝
-
最后两句的意图是什么?
- A. 表达孤独感
- B. 赞美自然
- C. 讲述故事
- D. 描述四季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岑参与王维:岑参的边塞诗多表现豪放与壮丽,而王维则偏向于清新与淡雅,二者在意境上有着深刻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岑参诗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