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夜眠》

时间: 2025-01-01 15:03:53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白话文翻译:

在凉爽的秋季夜晚,我这位老翁安闲地躺着。
灯火熄灭后,我睡得正香,听着雨声。
炉中温暖的火焰散发着香气,温暖了我的被子。
清晨时分,寒意尚未消退,霜打的红叶铺满了台阶。

注释:

  • 凉冷:指天气寒凉。
  • 三秋:指秋季的三个月。
  • 安闲:指心情平静,悠闲自在。
  • 卧迟:指躺卧得很晚。
  • 灯灭后:指灯光熄灭后,表示夜晚的宁静。
  • 睡美:指睡得很香。
  • 灰宿:炉子里的灰烬。
  • 温瓶火:瓶子里的温暖火焰,指炉火。
  • 香添:指香气弥漫。
  • 暖被笼:指被窝温暖舒适。
  • 晓晴:清晨的阳光明媚。
  • 寒未起:寒气尚未消散。
  • 霜叶:被霜打过的叶子,形容秋天的景象。
  • 满阶红:指红色的霜叶铺满了台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内容广泛,既有讽刺时政的作品,也有描写生活和自然的诗篇。他的诗歌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音乐性,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秋雨夜眠》创作于唐代,正值白居易晚年,他已步入老年,生活逐渐趋于平静。此时,他对生活的感悟更加深刻,对自然的观察也更加细腻。秋天的夜晚,雨声和火光交织,形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安宁和对生活的满足。

诗歌鉴赏:

《秋雨夜眠》通过简短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秋夜的宁静场景,诗人在雨声中安然入睡,表达了一种闲适与愉悦的心境。首联“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开篇即为读者勾勒出秋季的寒冷与诗人安静的身影。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在灯灭后,雨声伴随着自己的美梦,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通过温暖的火焰与香气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享受,凸显了家庭的温暖和宁静。

最后两句“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则拉回到清晨,诗人静观窗外的景象,霜叶满阶,虽有寒意,却不失色彩的斑斓,寓意着生命的韧性与美好。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厚的生活哲理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凉冷三秋夜:描绘出秋天的寒冷夜晚,情绪渐入。
  2. 安闲一老翁:老翁的安闲状态,表现了内心的平和。
  3. 卧迟灯灭后:阐述了夜晚的静谧,夜深人静。
  4. 睡美雨声中:雨声成为入睡的伴奏,增添了温馨感。
  5. 灰宿温瓶火:描绘炉火的温暖,暗示生活的舒适。
  6. 香添暖被笼:香气与温暖的结合,营造了家庭的温馨。
  7. 晓晴寒未起:清晨的寒意尚未消散,带有一丝清新。
  8. 霜叶满阶红:霜叶的红色点缀,增添了秋天的美丽。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首联“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形成对仗工整的句式。
  • 拟人:雨声似乎成为伴侣,使人感受到自然的温情。
  • 意象:通过火、雨、霜叶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秋冬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夜:象征宁静与思考的时光。
  • 雨声:代表自然的伴奏,给人以慰藉。
  • 温瓶火:象征家庭的温暖与安宁。
  • 霜叶:象征秋季的美丽与生命的韧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述的季节是哪个?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诗中提到的“老翁”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入睡的?

    • A. 热闹的街道
    • B. 寂静的秋雨夜
    • C. 繁花似锦的春天
    • D. 冰冷的冬天
  3. 诗中“霜叶满阶红”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寒冷与孤独
    • B. 生命的美丽与韧性
    • C. 春天的生机
    • D. 夏日的炎热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秋雨夜眠》 vs.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作品侧重于个人的宁静与生活的满足,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对亲情的思念与生活的艰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显著差异,前者平和,后者则带有沉重的历史感。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