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二首》

时间: 2025-01-01 14:55:31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

映林馀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

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池二首
白居易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
映林馀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馀。
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炎热的白昼感到疲倦,而在傍晚时分则喜欢小池的清凉。映照在水中的林景渐渐消失,靠近水边却感到微微的凉意。坐在这里摇着蒲葵扇,随意吟唱几句。心中所思并不在于宏伟壮丽,而在于这清澈的小池。荷花旁边滴落的清露,水面上漂浮的浮萍间可以看到游动的小鱼。每次坐在这里,我都想起了归隐的青溪居所。

注释:

  1. 昼倦:白天疲倦。
  2. 前斋:指前面的房间或书斋。
  3. 蒲葵扇:用蒲葵叶子做的扇子,常用于乘凉。
  4. 湛湛:清澈的样子,这里指小池的水。
  5. 方丈:通常指寺院的禅房,此处引申为宽广的空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以平易近人、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生活的细节和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清丽景色的热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白居易经历了政治上的波折,他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白居易在《小池二首》中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小池景象,展现出独特的生活情趣和深厚的自然情怀。诗的开头便引入了环境的对比:白天的疲倦与傍晚的清凉,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舒适,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映林馀景没,近水微凉生”,通过“映”和“近”两个动作,展示了小池与周围环境的亲密关系,水面的倒影和凉爽的水流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坐下摇扇,吟唱间的闲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中提到的“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描绘了细腻的自然景象,荷花边的清露和浮萍间游动的小鱼,都是生动的自然细节,展示了生命的活力。最后一句“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则流露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深沉的情感。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昼倦前斋热:白天在书斋里感到疲倦和炎热。
    • 晚爱小池清:傍晚时分,喜欢小池的清凉。
    • 映林馀景没:映照在水面的树林景色渐渐消失。
    • 近水微凉生:靠近水边感到微微的凉意。
    • 坐把蒲葵扇:坐着摇动蒲葵扇。
    • 闲吟三两声:随意吟唱几句。
    • 有意不在大:心思不在于壮丽的景象。
    • 湛湛方丈馀:清澈的水面如同宽广的空间。
    • 荷侧泻清露:荷花旁边滴落的清露。
    • 萍开见游鱼:浮萍间可以看到游动的小鱼。
    • 每一临此坐:每次坐在这里。
    • 忆归青溪居:想起归隐的青溪居所。
  2.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湛湛方丈馀”,将小池的水比作宽广的空间,突出其清澈。
    • 拟人:通过“泻清露”、“见游鱼”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表现出自然的灵动。
  3. 主题思想

    •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向往,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唐代士人的生活理想和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1. 小池:象征宁静与清澈的内心世界。
  2. 蒲葵扇:代表悠闲的生活状态。
  3. 荷花与游鱼: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诗人白天感到什么?

    • A. 疲倦
    • B. 开心
    • C. 兴奋
  2. 诗人晚上喜欢什么?

    • A. 小池的清凉
    • B. 热闹的城市
    • C. 朋友的陪伴
  3. 诗人每次坐在小池边都想起什么?

    • A. 书本
    • B. 青溪居
    • C. 城市生活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白居易与王维的自然诗:两位诗人都热爱自然,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和哲理,而白居易则更关注生活细节与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汉魏六朝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