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五首·其四》
时间: 2025-01-01 15:26: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家宅第成还破,
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
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
东海何曾有顶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
共成枯骨两何如?
白话文翻译
谁的家宅如今是兴是衰,哪儿的亲友在哭泣又唱歌?昨天那屋子热得让人受不了,今天门外却热闹得好像在办喜事。北邙山下还未省得留个闲地,东海之中又何曾有过波澜?不要嘲笑贫贱的人夸耀富贵,终究都只会化为枯骨,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注释
- 宅第:指的是家宅、住宅。
- 成还破:指兴旺和衰败的变化。
- 亲宾:亲友、宾客。
- 炙手:形容天气炎热。
- 张罗:筹备、安排。
- 北邙:古代传说中的墓地,象征死亡。
- 东海:象征广阔与无边无际。
- 贱贫:指贫穷的人。
- 夸富贵:指炫耀财富与地位。
- 枯骨:比喻死亡,最终人人都归于尘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著称,关注社会现实,常带有政治讽刺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与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兴衰与生死,表达了对人世繁华的淡泊与对贫富差异的冷静思考。
诗歌鉴赏
《放言五首·其四》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家庭的兴衰、亲友的悲欢,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开头两句以“谁家宅第成还破”和“何处亲宾哭复歌”开篇,直指人生的变化无常,既有对繁华背后隐隐的忧虑,也有对悲欢离合的深刻感悟。
接着,诗人用“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描绘出一种鲜明的对比,昨日的苦涩与今日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反差,反映了生活中的无常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北邙和东海的提及,既是对死亡的隐喻,也是对人生的思考,暗示着无论是富贵还是贫贱,最终都将归于虚无。
最后两句“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则是整首诗的高潮,诗人以冷静的态度告诉人们,不论贫穷或富贵,最终都难逃死亡的命运,生死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使得整首诗不仅有历史的厚重感,更具普遍的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家宅第成还破:探问哪个家庭的房屋是兴旺还是破落。
- 何处亲宾哭复歌:在哪些地方,亲朋好友在悲伤与欢乐之间徘徊。
- 昨日屋头堪炙手:昨天的家里热得让人无法忍受。
- 今朝门外好张罗:今天门外却热闹得像是在庆祝。
- 北邙未省留闲地:北邙山下未曾留有空闲的地方(象征死亡)。
- 东海何曾有顶波:东海之中又何曾有过浪涛(象征无波无澜)。
- 莫笑贱贫夸富贵:不要嘲笑贫穷的人去炫耀富贵。
- 共成枯骨两何如:最终都化为枯骨,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家庭的兴衰、昨日与今日的情感变化,增强了诗歌的主题。
- 隐喻:北邙与东海象征死亡和无常,深化了生命的哲理。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人生无常的反思,强调财富与贫贱的相对性,揭示了生死平等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淡泊与对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宅第:象征着家庭的安宁与繁华。
- 北邙:象征死亡的归宿。
- 东海:象征广阔的生命与命运。
- 枯骨:象征人生的最终归宿,暗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昨日屋头堪炙手”主要描绘了什么?
- A. 昨天的炎热
- B. 昨天的欢乐
- C. 昨天的悲伤
-
“北邙”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死亡
- C. 幸福
-
诗的最后一句“共成枯骨两何如”表达了什么观点?
- A. 贫富无关
- B. 富贵重要
- C. 只有贫穷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四》和杜甫的《春望》都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但白居易侧重于个人的命运和哲理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苦难。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