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慢》
时间: 2025-01-04 15:21: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探春慢
作者:汪精卫
风惜残红,雨培新绿,又是一番天气。
浅草鸣蛙,浮萍聚鸭,各有十分生意。
谁道春归了,看满眼芳菲如此。
空怜啼鴂多情,声声为春憔悴。
省识清和味好,况野色晚来,恰称新霁。
薄霭收霏,流虹散彩,玉宇天然无滓。
一点溪山月,曾照我杏花阴里。
只愿清辉湛然不令心起。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气息依然在,虽然有些花瓣凋谢,但新绿的草色又在雨中滋润着。
在浅浅的草地上,青蛙叫声阵阵,浮萍上聚集着几只鸭子,各自忙碌着。
谁说春天已经离去呢?看满眼的花草芬芳依旧。
我只怜惜那啼叫的杜鹃,声声都是为了春天的忧伤。
我知道清和的春味依然美好,尤其是晚来的野色,正合适新雨后的清新。
薄雾散去,彩虹流淌,天空清澈无尘。
一轮明月照在溪山上,曾经映照过我杏花阴影里。
我只希望这清辉长存,不让我的心绪起伏不定。
注释
- 残红:指凋谢的花瓣。
- 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绿叶。
- 浅草鸣蛙:描绘春天草地上青蛙的叫声。
- 浮萍聚鸭:浮萍上聚集着鸭子,形象生动。
- 空怜:空有怜惜之情。
- 啼鴂:杜鹃鸟的叫声,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
- 新霁:新雨后的晴朗天气。
- 薄霭:轻薄的云雾。
- 流虹:彩虹流动的样子。
- 玉宇天然无滓:清澈的天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精卫(1883年-1944年)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革命家和诗人。他在辛亥革命中参与了推翻清朝的斗争,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位重要人物。在政治上,他曾多次担任要职,因其复杂的政治生涯而备受争议。汪精卫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探春慢》创作于近代,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在春天的美景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情感的细腻,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的珍惜。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探春慢》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生机与美好。诗的开头,汪精卫通过“风惜残红,雨培新绿”引入春天的气息,表明虽然有些花朵已经凋零,但春天依然在生长。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浅草鸣蛙,浮萍聚鸭”的景象,生动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繁荣。
“谁道春归了,看满眼芳菲如此”一句,反映了诗人对于春天的深厚情感,质疑春天是否已经离去。通过“空怜啼鴂多情,声声为春憔悴”,诗人表达了对杜鹃鸟哀怨叫声的感慨,似乎在为春天的短暂而感到惋惜。
在对春色的描绘中,诗人注意到了“清和味好”,强调了春天的美好与清新。“薄霭收霏,流虹散彩,玉宇天然无滓”展现了一幅清澈明净的天空,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意境。最后,诗人希望“清辉湛然不令心起”,表达了对宁静心境的向往,渴望在这份美好的春光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惜残红,雨培新绿:春风惜惜凋零的花瓣,春雨滋润着新长出的绿叶,表现出春天的温柔。
- 浅草鸣蛙,浮萍聚鸭:在浅草上青蛙叫声阵阵,浮萍上聚集着鸭子,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谁道春归了,看满眼芳菲如此:质疑春天是否已离去,满眼的花草依旧繁盛,反映出对春天生机的坚定信念。
- 空怜啼鴂多情,声声为春憔悴:对杜鹃鸟哀怨叫声的感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短暂的惋惜。
- 省识清和味好,况野色晚来,恰称新霁:对春天美好清新的感知,新的雨后显得特别清新。
- 薄霭收霏,流虹散彩,玉宇天然无滓:描绘了晴空万里的美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一点溪山月,曾照我杏花阴里:借助月光的照耀,回忆过去的美好瞬间。
- 只愿清辉湛然不令心起:渴望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的情绪所动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景象比作一种生机与活力。
- 拟人:风、雨被赋予情感,体现出春天的温柔。
- 对仗:如“风惜残红,雨培新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生命的珍惜,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春天的希望与生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残红:代表已逝去的美好。
- 新绿:象征着新的生命与希望。
- 鸣蛙、聚鸭: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活力。
- 啼鴂:象征春天的忧伤与思念。
- 溪山月:代表宁静与回忆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浅草鸣蛙”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啼鴂”指的是哪种鸟?
A. 燕子
B. 杜鹃
C. 麻雀
D. 喜鹊 -
诗人希望在清辉之下保持什么样的心情?
A. 伤感
B. 宁静
C. 快乐
D. 忧愁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表现春天的美景与人生哲理。
- 《静夜思》:李白的诗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汪精卫的《探春慢》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汪精卫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杜甫则在春天中寄托了更多的忧国忧民之情,呈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集》
- 《近现代诗人作品研究》
- 《汪精卫生平与诗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