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令 试灯夜对雪》
时间: 2025-01-04 15:05: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探春令 试灯夜对雪
六街料理做元宵,奈雪儿偏下。
小鹦哥隔著秋千架,将六出花轻骂。
满城何处寻罗帕,掩重门睡罢。
想年时多少,画桥深巷,一片红灯挂。
白话文翻译:
在六条街上,人们忙着准备元宵,但偏偏下起了雪。
小鹦鹉在秋千架子那儿,轻轻地斥责着飘落的雪花。
满城的地方哪里能找到手帕,关上重门,已经入睡。
想起往年多少次,画桥和深巷里,挂满了红灯笼。
注释:
-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象征团圆与欢乐,吃元宵是习俗之一。
- 奈雪儿偏下:意为“偏偏下起了雪”,表达了天气的变化和节日气氛的冲突。
- 小鹦哥:可能象征青春和活泼,隔着秋千架,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 六出花:指雪花,形似六角星,形象而生动。
- 罗帕:手帕,通常用于擦汗或掩面。
- 画桥深巷:描绘了过去温馨的场景,充满了怀旧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45-1711),字幼田,号白山,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淡雅,常以生活琐事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宵佳节,正值冬末春初,诗人通过描绘节日的景象,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探春令 试灯夜对雪》通过对元宵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记忆的追忆。开篇即以“六街料理做元宵”引入节日氛围,接着却说“奈雪儿偏下”,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雪花的降临让本该热闹的节日增添了一丝冷清。
诗中“小鹦哥隔著秋千架”,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节日气氛,又暗示了欢乐与孤寂的交织。接下来的“满城何处寻罗帕,掩重门睡罢”,则表现了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似乎在呼唤那些热闹的时光已不复存在。
最后两句“想年时多少,画桥深巷,一片红灯挂”,则是对过往美好记忆的追寻与感慨,画桥和红灯笼象征着温暖与团圆,诗人在此刻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怀旧情绪。
整首诗以柔和的笔调,抒发了诗人对节日的感慨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现了清代诗人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街料理做元宵”: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忙景象,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 “奈雪儿偏下”:突显了天气的变化,暗示节日的无奈与意外。
- “小鹦哥隔著秋千架,将六出花轻骂”:小鹦哥的存在增添了生活气息,表达了对雪花的调侃。
- “满城何处寻罗帕”:表达对生活中细节的关注,感受到节日里的孤独。
- “掩重门睡罢”:象征着对现实的逃避和向往安宁的内心。
- “想年时多少,画桥深巷,一片红灯挂”:通过怀旧的方式,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修辞手法:
- 对比:节日的欢乐与雪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小鹦哥对雪花的“轻骂”,赋予了自然景象以情感。
- 象征:红灯笼象征着团圆与温暖,画桥和深巷则代表着美好的回忆。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既表现了节日的欢乐,又透出一丝孤独与怀旧,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多重面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宵:象征团圆和欢乐,承载着家庭的期待。
- 雪:象征忧伤和冷清,与节日的温暖形成对比。
- 小鹦哥:象征青春与活力,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 红灯:象征着节日的热闹和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中秋节
- B. 元宵节
- C. 春节
-
小鹦哥在诗中是如何表现的?
- A. 赞美雪花
- B. 轻骂雪花
- C. 忽视雪花
-
诗中提到的“画桥深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
- B. 怀旧
- C. 兴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元宵夜》- 李清照
- 《春夜喜雨》- 杜甫
诗词对比:
- 在李清照的《元宵夜》中,表现了女性在节日中的思念与孤独,风格细腻而柔婉,与陈维崧的作品形成对比,后者更注重对节日气氛的描绘与现实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代节日文化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