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庵上方》

时间: 2025-01-06 12:58:59

地瘠不宜竹,山寒多种松。

路穷千折险,庵在最高峰。

石溜通泉乳,晴檐喧蜜蜂。

客来僧不语,日暮自鸣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庵上方 赵蕃 〔宋代〕 地瘠不宜竹,山寒多种松。 路穷千折险,庵在最高峰。 石溜通泉乳,晴檐喧蜜蜂。 客来僧不语,日暮自鸣钟。

白话文翻译:

在这贫瘠的土地上,竹子难以生长,而在寒冷的山中,松树却能繁茂。 道路曲折险峻,最终通向那位于最高峰的庵堂。 石缝中的水流如同泉乳般清澈,晴朗的日子里,屋檐下蜜蜂的嗡嗡声显得格外喧闹。 当客人来访时,僧人并不言语,直到日暮时分,钟声自动响起。

注释:

  • 地瘠:土地贫瘠。
  • 山寒:山中气候寒冷。
  • 千折险:形容道路曲折险峻。
  • 庵:小寺庙。
  • 石溜:石缝中流出的水。
  • 泉乳:形容水流清澈如乳。
  • 晴檐:晴天时的屋檐。
  • 喧蜜蜂:蜜蜂的嗡嗡声。
  • 僧不语:僧人保持沉默。
  • 日暮自鸣钟:傍晚时分,钟声自动响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诗人,与当时名士多有交往,其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景物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历至一处偏僻山中的小寺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中庵堂的静谧画面。首两句通过对竹与松的对比,突出了山中的清寒与坚韧。中间两句描绘了庵堂的位置和环境,展现了其与世隔绝的宁静。最后两句通过僧人的沉默和钟声的响起,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地瘠不宜竹,山寒多种松”通过对竹与松的对比,突出了山中的清寒与坚韧。
  • 次句“路穷千折险,庵在最高峰”描绘了庵堂的位置和环境,展现了其与世隔绝的宁静。
  • 第三句“石溜通泉乳,晴檐喧蜜蜂”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增添了庵堂的生机与活力。
  • 末句“客来僧不语,日暮自鸣钟”通过僧人的沉默和钟声的响起,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竹与松的对比,突出了山中的清寒与坚韧。
  • 拟人:“晴檐喧蜜蜂”中的“喧”字赋予了蜜蜂以人的行为特征。
  • 象征: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超脱尘世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尘世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象征坚韧与长寿。
  • 石溜:象征清澈与纯净。
  • 蜜蜂:象征勤劳与生机。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超脱尘世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庵堂位于哪里? A. 山脚下 B. 最高峰 C. 山谷中 D. 平原上

  2. 诗中“石溜通泉乳”形容的是什么? A. 瀑布 B. 泉水 C. 溪流 D. 雨水

  3. 诗中“客来僧不语”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僧人的冷漠 B. 超脱尘世的宁静 C. 僧人的忙碌 D. 僧人的疲惫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自然美。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赵蕃的《东庵上方》都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美的欣赏,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