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飞泉》

时间: 2025-01-07 21:42:49

晓入飞泉带月华,山如相识路如家。

百虫不响露初下,开尽一川荞麦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到飞泉
作者:曹勋 〔宋代〕

晓入飞泉带月华,
山如相识路如家。
百虫不响露初下,
开尽一川荞麦花。

白话文翻译

清晨进入飞泉,月光洒在水面上,
山峦似乎很熟悉,路途也像回到家。
百虫都不鸣叫,露水刚刚落下,
一川荞麦花已经盛开。

注释

字词注释

  • :清晨。
  • 飞泉:指飞流而下的泉水。
  • 带月华:沐浴在月光下。
  • 相识:熟悉。
  • 路如家:形容道路像回到家一样亲切。
  • 百虫不响:形容清晨寂静,虫鸣声没有。
  • 露初下:指清晨初降的露水。
  • 荞麦花:荞麦开出的花,象征丰收的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飞泉”本身在古诗中常象征自然之美和清新气息,反映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闻名。其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颇具田园气息。

创作背景
《到飞泉》写于清晨,诗人可能在游览飞泉时,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到飞泉》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在清晨走进飞泉,感受到月光洒在水面上的美丽,山川和道路带给他熟悉的感觉,仿佛回到了家中。这种亲切的感受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内心宁静与快乐。接着,诗人描绘清晨的宁静,百虫不鸣,露水刚刚落下,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最后,荞麦花的盛开则暗示着丰收的希望,象征着自然的繁荣与美好。

整首诗运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渗透着对自然和谐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无尽的遐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晓入飞泉带月华:表达了清晨时分诗人走入飞泉,月光照耀下的美丽景象。
  2. 山如相识路如家:描绘出山川的熟悉感,仿佛回到自己家一样温暖。
  3. 百虫不响露初下:表现出早晨的宁静,虫鸣消失,露水刚刚降落,给人一种清新的气息。
  4. 开尽一川荞麦花:描绘出荞麦花盛开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的丰盈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川比作相识的朋友,路途比作家,增强了亲切感。
  • 拟人:百虫不响,给虫子赋予了人的情感,强调了清晨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同时也传递出一种宁静、温馨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泉: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灵动。
  • 月华:代表静谧美丽的夜晚,暗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 荞麦花:象征丰收与生活的希望,传达出自然的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带月华”指的是什么?
    a) 太阳光
    b) 月光
    c) 星光
    d) 烛光

  2. “山如相识路如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山川的陌生
    b) 对家乡的怀念
    c) 对生活的厌倦
    d) 对旅行的期待

  3. 诗中提到的“百虫不响”说明了什么?
    a) 自然的喧闹
    b) 清晨的宁静
    c) 夜晚的安静
    d) 中午的忙碌

答案

  1. b) 月光
  2. b) 对家乡的怀念
  3. b) 清晨的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 王维的《鹿柴》:表现山水之美与宁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可以对比曹勋的《到飞泉》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前者侧重于对自然宁静的描绘,后者则更强调壮丽风光和豪情壮志,展示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