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孙亦龙作亭于小山之上□余以野亭名之得诗》
时间: 2025-01-06 06:29: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田间四五月,此景看来稀。
翼翼青苗上,双双白鸟飞。
茅茨林下住,簑笠雨中归。
拍岸瓜藤水,不须忧岁饥。
白话文翻译:
在田野间四五月的季节,这种景象看起来很少见。
青翠的苗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成双的白鸟在空中飞翔。
住在茅屋林下,披着蓑衣在雨中归来。
拍打着岸边的瓜藤,水波荡漾,无需担忧丰收不济。
注释:
- 田间四五月:指农作物生长的季节,四月和五月是春夏之交,正是农田生机勃勃的时节。
- 翼翼:形容轻柔的样子,这里形容青苗在风中的状态。
- 青苗:指刚刚种下的稻苗或其他农作物。
- 茅茨:用茅草盖成的房屋,简陋,但也充满乡土气息。
- 簑笠:指用草编成的衣物和斗笠,用于遮风避雨的农民工具。
- 拍岸:水波拍打岸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象。
- 瓜藤:指瓜类植物的藤蔓,象征丰收。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田间的自然景象和农人的生活,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特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元常,号复古,宋代诗人,以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在春夏之交创作,反映了作者在乡间小亭中所见的田园风光,表现了对自然生活的赞美和对丰收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侄孙亦龙作亭于小山之上□余以野亭名之得诗》展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细腻观察和深切感受。诗的开头通过“田间四五月”点明时节,接着以“此景看来稀”引出对美好自然的珍视。诗中描绘了青苗和飞鸟的和谐场景,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茅屋和农人形象的出现,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尤其是“簑笠雨中归”一联,传递出一种生活的真实与朴素。
最后一句“不须忧岁饥”,则是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表现出对自然赋予的丰收信心。这首诗虽然简短,却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丰饶,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安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田间四五月,此景看来稀:描绘了农田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翼翼青苗上,双双白鸟飞:青苗和飞鸟的意象,象征着生机和希望。
- 茅茨林下住,簑笠雨中归:展现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存。
- 拍岸瓜藤水,不须忧岁饥:最后一句总结了农民对未来丰收的信心,传达乐观情绪。
-
修辞手法:
- 比喻:青苗和飞鸟的比喻,描绘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感。
- 对仗:例如“翼翼青苗上,双双白鸟飞”,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农民生活的和谐,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丰收的乐观信念。
意象分析:
- 青苗:象征生命的希望和未来的丰收。
- 白鸟: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
- 茅茨:代表着朴素的乡村生活和农民的辛勤。
- 瓜藤:象征丰收和生活的富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哪个?
- A) 三月
- B) 四五月
- C) 六月
-
“翼翼青苗上”中的“翼翼”形容的是?
- A) 轻柔
- B) 笨重
- C) 嘈杂
-
最后一句“不须忧岁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望
- B) 乐观
- C) 忧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写理想的田园生活,与本诗的主题相似。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比较戴复古的田园诗与陶渊明的作品,虽然时代不同,但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农民生活的赞美,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有相似之处。戴复古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绘,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戴复古相关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