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和天子昔平戎,惆怅金舆尚未通。
尽日洛桥闲处看,秋风时节上阳宫。
白话文翻译:
昔日元和年间,天子曾经平定边疆,
如今我还在这里惆怅,金舆(皇帝的车驾)尚未到达。
我整日闲坐在洛桥上观看,
在这秋风萧瑟的时节,遥望上阳宫(皇宫)。
注释:
- 元和:指唐代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是唐宪宗时期。
- 天子:指皇帝。
- 平戎:指平定边疆的战争,通常是指对外敌的征伐。
- 金舆:古代皇帝的车驾,象征皇权。
- 洛桥:指洛阳的桥,可能是指洛阳的一座著名桥梁。
- 上阳宫:唐代的一座宫殿,位于洛阳。
典故解析:
- 元和:该诗提到的元和年间是唐宪宗时期,正值国家安定,诗人借此反映对国家局势的感慨。
- 洛阳:作为唐代的一个重要城市,代表着繁华与历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字景阳,号清源,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晚年生活在中唐。张祜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感慨,作品多涉及对时局的思考及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洛中作》创作于张祜晚年,正值他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感慨。洛阳作为古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洛中作》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首句提到“元和天子昔平戎”,不仅回顾了国家的安定与繁荣,更暗示了诗人对当前局势的失落感。随着时间的推移,昔日的辉煌似乎已经消失,诗人坐在洛桥,无所事事,心中充满了惆怅和无奈。接着,诗人用“尽日洛桥闲处看”描述了自己的闲适,却隐藏着一种无所归属的孤独感。最后一句“秋风时节上阳宫”则将时空转移到秋季,象征着凋零与变化,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惆怅的情绪。整首诗在清雅的自然描写中透着深沉的历史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历史、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首句分析:“元和天子昔平戎”,展示了历史的回忆,体现了对盛世的怀念。
- 次句分析:“惆怅金舆尚未通”,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落感,金舆未通象征着皇权和希望尚未到来。
- 第三句分析:“尽日洛桥闲处看”,描绘了诗人静谧的生活状态,同时暗含内心的惆怅。
- 最后一句分析:“秋风时节上阳宫”,将自然季节与历史背景结合,产生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秋风、洛桥等意象传达出一种凋零与思考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珍惜以及对未来的不安,折射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秋风:象征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洛桥:代表着古都的文化底蕴,承载了历史的变迁。
- 上阳宫:象征着权力与地位,诗人对其的遥望反映了对现实的渴望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元和”指的是哪个朝代?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
“金舆”在诗中代表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皇帝的车驾
C. 诗人的心情
D. 一种食物 -
诗中提到的“洛桥”指的是哪个城市的桥? A. 长安
B. 洛阳
C. 南京
D. 北京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惆怅。
- 杜甫《春望》:以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为主题,展现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