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范宣城北楼夜宴》

时间: 2025-01-17 09:33:10

华轩敞碧流,官妓拥诸侯。

粉项高丛鬓,檀妆慢裹头。

亚身摧蜡烛,斜眼送香球。

何处偏堪恨,千回下客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轩敞碧流,官妓拥诸侯。
粉项高丛鬓,檀妆慢裹头。
亚身摧蜡烛,斜眼送香球。
何处偏堪恨,千回下客筹。

白话文翻译:

华丽的楼阁敞开着,碧绿的水流在楼下蜿蜒而过,官宦之女环绕着诸侯们。
她们的粉颈高高翘起,浓密的发髻上妆饰着檀香,慢慢地将头发裹起来。
一位女子微微俯身压着蜡烛,侧眼送上香球。
在这何处堪堪令人心生怨恨,千百回合中,客人们的筹码不断增多。

注释:

  1. 华轩:华丽的楼阁。
  2. 官妓:指官府的歌妓,地位较高的妓女。
  3. 粉项:指粉色的脖子,形容女子婀娜的身姿。
  4. 丛鬓:鬓发浓密,形容女子的发型。
  5. 檀妆:用檀香作妆容,形容妆容精致。
  6. 亚身:微微俯身。
  7. 蜡烛:这里可理解为烛光,营造夜晚的氛围。
  8. 香球:用香料做成的小球,常用作香料之物。

典故解析:

本诗反映了唐代盛行的宴会文化及官妓风情,表现了歌妓们的美丽和宴会的奢华。诗中提到的“官妓”是当时社会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许多文人雅士在宴会上吟唱作乐,形成了独特的社交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描写宴乐、游玩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

《陪范宣城北楼夜宴》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相对繁荣,文人雅士聚会频繁,诗人常受邀参加此类宴会,借此场合表现诗人的风采并记录下美好瞬间。

诗歌鉴赏:

《陪范宣城北楼夜宴》是一首描绘夜宴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唐代繁华的文化氛围与人际交往的微妙。开篇“华轩敞碧流”,描绘了楼阁与水流的和谐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接着,诗人描写了环绕在贵客身边的官妓,突显了她们的美丽与精致,展现了唐代风华绝代的女性形象。蜡烛与香球的细节描写不仅增添了夜宴的氛围,也暗示出宴会的奢华和繁华背后的无奈。最后一句“何处偏堪恨”,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繁华背后可能存在的孤独与无奈的感受,具有深刻的思考与情感的共鸣。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隐含着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华轩敞碧流”:描述了一个华丽的楼阁,开敞的样子,周围有着碧绿的流水,营造出一种优雅的环境。
  2. “官妓拥诸侯”:指的是那些在宴会上陪伴权贵的歌妓,突显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
  3. “粉项高丛鬓”:形容女子的妆容和发型,展现了她们的美丽。
  4. “檀妆慢裹头”:说明女子在细致地打扮自己,突显了生活的细腻与繁华。
  5. “亚身摧蜡烛”:描绘女子微微俯身的姿态,增添了一种亲密感和温柔感。
  6. “斜眼送香球”:她侧眼相送,暗示着一种暧昧的情感交流。
  7. “何处偏堪恨”:表达了对宴会背后情感的隐忧,可能是对权贵生活的无奈。
  8. “千回下客筹”:反映了宴会上宾客之间的筹码游戏,暗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和宴会的奢华。
  • 拟人:将蜡烛、香球赋予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繁华的夜宴,展现了唐代的奢华生活和官妓的美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繁华背后孤独与无奈的思考。它折射出人际关系的复杂,提醒我们关注生活中的真实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轩:象征着奢华与权力。
  • 官妓:代表了当时社会的风尚与文化。
  • 蜡烛: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光明的渺小。
  • 香球:暗示着生活的精致与奢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华轩”指的是什么? A. 一座山
    B. 一座楼阁
    C. 一条河流
    答案:B

  2. “官妓”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一种职业
    B. 一种身份
    C. 一种情感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蜡烛”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光明与温暖
    B. 短暂与无奈
    C. 爱情与思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可与白居易的《琵琶行》进行对比,二者都涉及到宴会与音乐的描绘,但《琵琶行》更多的是对人生命运的思考,而《陪范宣城北楼夜宴》则更专注于享乐与繁华的描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以上的学习与分析,希望你能更深入地理解《陪范宣城北楼夜宴》的诗意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