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

时间: 2025-01-19 22:45:04

相别岂不易,相见良独难。

迢迢白云城,渺渺羊角山。

梦长觉道远,迹滞愁春残。

知音况何许,取琴为谁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友人
作者: 刘珍

相别岂不易,相见良独难。
迢迢白云城,渺渺羊角山。
梦长觉道远,迹滞愁春残。
知音况何许,取琴为谁弹。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分别怎么会容易,重逢却是何等艰难。
远远的白云城,渺茫的羊角山。
梦中长觉得路途遥远,留下脚印的我愁苦于春天的残败。
知音又在何方,弹琴又为谁而奏?

注释:

  • 相别:分别,离开。
  • 相见:重聚,见面。
  • 迢迢:形容遥远。
  • 白云城:可能指代某个遥远的城市,象征着梦中的地方。
  • 渺渺:形容细小、渺小。
  • 羊角山:具体指代不详,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
  • 梦长:在梦中感到时间漫长。
  • 觉道远:感觉路途遥远。
  • 迹滞:留下的脚印停滞不前。
  • 愁春残:感叹春天即将结束,带来的忧愁。
  • 知音:志同道合的朋友,理解自己的人。
  • :古代乐器,象征文人雅士的情怀。

典故解析:

  • 白云城:可能象征着理想或遥不可及的目标,反映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 知音:古有“知音难觅”的说法,强调志同道合的朋友难得,表达对友人深切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珍,元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与友人离别之际,表现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重逢的渴望。社会动荡的元代,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显得愈加珍贵。

诗歌鉴赏:

《寄友人》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起初,诗人以“相别岂不易,相见良独难”开篇,直接点明了离别与重逢的艰难,情感真挚。接着,诗人绘制了一幅遥远的景象,白云城和羊角山象征着距离的遥远,也暗示着对友人不易见面的无奈。

在梦中感受到的孤独与遥远,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与不安。特别是“迹滞愁春残”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残败与时间的流逝,令人感到时光的无情与友谊的珍贵。最后一句“知音况何许,取琴为谁弹”,不仅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也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似乎在问:“若没有知音,我又为谁而奏琴呢?”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与对生活的感慨,读来令人心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相别岂不易,相见良独难:分别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重聚却是极其困难的。
  2. 迢迢白云城,渺渺羊角山:描绘了遥远的白云城和细微的羊角山,象征着距离的遥远与亲友间的隔阂。
  3. 梦长觉道远,迹滞愁春残:在梦中感到时间漫长,脚印停滞不前,愁苦于春天的消逝。
  4. 知音况何许,取琴为谁弹:知音又在何方,弹琴又为谁而奏,流露出孤独与渴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相别岂不易,相见良独难”,增强了句子的韵律感。
  • 比喻:白云城与羊角山的描绘,生动地反映出距离与思念。
  • 夸张:如“梦长觉道远”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与离别的主题,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珍贵,反映出对友谊的深切渴望和人生的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云城:象征遥远的理想与渴望。
  • 羊角山:远方的具体形象,隐喻距离。
  • :象征文人雅士的情怀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相见”与“相别”的关系是什么?

    • A. 难易相同
    • B. 相别容易,相见困难
    • C. 都很容易
    • D. 都很困难
      答案: B
  2. 诗人用什么意象来表现距离的遥远?

    • A. 月亮
    • B. 白云城和羊角山
    • C. 大海
    • D. 星星
      答案: B
  3. “知音况何许,取琴为谁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和渴望
    • C. 失落
    • D. 愤怒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简洁而深刻,情感真挚;而《寄友人》则更加强调了对友谊的珍惜与重逢的渴望,情感上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唐宋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