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兰城》
时间: 2025-01-19 17:36: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绕城修竹笋新抽,
竹外弯环入海流。
清浊分溪芳草界,
东西对势白云浮。
春晴丽日烘金面,
雨过浓烟隐凤头。
遥指玉山笼瑞霭,
居人尽道是瀛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围绕城市生长的新竹,竹林之外的河流蜿蜒入海。清澈的溪水与芳草形成了界限,东面和西面相对的白云在空中漂浮。春天的晴日照耀着金色的面庞,雨过后浓烟笼罩着山顶。远远地指向玉山,被瑞气笼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说这是“瀛洲”(传说中的神仙岛)。
注释:
- 绕城: 围绕城市。
- 修竹: 形态修长的竹子。
- 竹外弯环: 竹林外的河流曲折环绕。
- 清浊分溪: 清水与浑水在溪流中分开。
- 芳草界: 芳香的草地形成了界限。
- 丽日烘金面: 明亮的阳光照射在金色的脸庞上。
- 浓烟隐凤头: 雨后浓雾遮住了山顶的轮廓。
- 玉山: 指代高耸的山峰,象征美丽和神圣。
- 瀛洲: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理想的乐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柯培元,清代诗人,主要活动于福建地区,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景观的思考,风格清新而具细腻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
《噶玛兰城》创作于清代,表现了对家乡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生态的关注与向往。
诗歌鉴赏:
《噶玛兰城》以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诗通过对城外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开头两句描绘了新生的竹子和蜿蜒的海流,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接下来的几句则将清浊的溪流和白云相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多样性。最后,诗人远指玉山,象征着理想的乐土,居人更是称赞此地如同神仙居所,营造了一种理想的精神家园。
整首诗不仅具有自然美的描绘,更渗透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而细腻,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绕城修竹笋新抽: 描绘了城市周围新生的竹子,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竹外弯环入海流: 竹林外的河流环绕向海,展现了地理的美感与流动的生命。
- 清浊分溪芳草界: 清澈与浑浊的溪水形成了分界,芳草更添生动。
- 东西对势白云浮: 东西两侧的白云漂浮,暗示了自然的和谐与对称。
- 春晴丽日烘金面: 春日的阳光照耀,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 雨过浓烟隐凤头: 雨后浓雾笼罩山顶,营造出神秘的氛围。
- 遥指玉山笼瑞霭: 远处的玉山被瑞气笼罩,象征着美丽与神圣。
- 居人尽道是瀛洲: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称之为理想的乐土,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比如“春晴丽日烘金面”通过生动的比喻表现阳光的温暖;“浓烟隐凤头”则是拟人化的表现,使得自然景物更具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现对故乡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人们对美好家园的向往与赞美。
意象分析:
- 修竹: 象征生命力与生长。
- 海流: 表现自然的流动与变化。
- 白云: 代表自由与和谐。
- 玉山: 象征着理想与神圣。
- 瑞霭: 代表着福气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竹外弯环入海流”表现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竹子与河流的交融
- B. 竹子与海洋的对比
- C. 河流的清澈
- D. 竹子的生长
-
诗中提到的“瀛洲”象征着什么?
- A. 理想的乐土
- B. 现实的困难
- C. 远方的海洋
- D. 竹子的生长
答案: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 by 柳宗元
- 《望庐山瀑布》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柳宗元的《江雪》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孤寂与美丽,但其情感更为沉重,而柯培元的《噶玛兰城》则表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理想生活。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具有鲜明的对比,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与自然的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