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琮归灵州觐省》

时间: 2025-01-04 11:00:30

饯席离人起,贪程醉不眠。

风沙移道路,仆马识山川。

塞树花开小,关城雪下偏。

胡尘今已尽,应便促朝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李琮归灵州觐省
姚合 〔唐代〕

饯席离人起,贪程醉不眠。
风沙移道路,仆马识山川。
塞树花开小,关城雪下偏。
胡尘今已尽,应便促朝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朋友李琮即将离去的场景。送别的宴席上,离人起身,酒意未尽,依依不舍。路途中,风沙把道路都吹得模糊不清,连马也能认得山川的形状。边塞的树木开的小花,关城的雪也下得特别。如今胡人之乱已然结束,应该快点启程去朝廷报到。

注释:

  • 饯席:送别的宴席。
  • 贪程:贪恋旅途。
  • 仆马:指的是仆人和马,表示旅途中伴随的人和交通工具。
  • 塞树:边塞的树木。
  • 胡尘:指胡人侵扰的尘土,象征战争的痕迹。

典故解析:

“胡尘今已尽”提及了唐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与和解,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动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云,号澄江,生于盛唐,活跃于中晚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写生活细节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琮返回灵州觐见朝廷之际,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现了友情的深厚和对未来的希望。开头两句描绘了丰盛的送别宴席,酒意未尽,离愁萦绕,展现了深厚的人情。接下来,诗人通过“风沙移道路,仆马识山川”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旅途艰辛,暗示了李琮的前行并非易事。后两句中,作者用“塞树花开小,关城雪下偏”来描绘边塞的景象,既写出了塞外的自然风光,又通过“胡尘今已尽”传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友人的关怀。

诗词解析:

  • 第一句:“饯席离人起”,直接点明送别的场景,情感真挚。
  • 第二句:“贪程醉不眠”,表现离别时的不舍与沉醉。
  • 第三句:“风沙移道路”,形象地反映了边塞的艰辛与不确定性。
  • 第四句:“仆马识山川”,赋予了马和仆人以生命,突显旅途的艰难。
  • 第五句:“塞树花开小”,细腻描绘边塞的景象,展现自然之美。
  • 第六句:“关城雪下偏”,表现关城的寒冷,寓意战乱带来的苦难。
  • 第七句:“胡尘今已尽”,历史背景的描写,带有时代感。
  • 第八句:“应便促朝天”,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人的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仆马识山川”赋予马和仆人以人性,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送别之时的依依不舍、对友人的关心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 饯席:象征着友情与别离。
  • 风沙:象征旅途的艰辛与不确定性。
  • 塞树、关城:描绘了边塞的自然环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
  • 胡尘:象征战争带来的困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尘”指代什么?

    • A. 和平的象征
    • B. 战争的痕迹
    • C. 自然灾害
  2. 诗中“仆马识山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旅途的无奈
    • C. 对朋友的祝福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希望
    • C. 忧伤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送别》 - 王维

诗词对比:

对比《送李琮归灵州觐省》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两者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前者更多体现了对边塞苦难的关注,后者则强调了友人前途的光明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