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开元寺楼送崔少府还平望驿
作者:皎然 〔唐代〕
诗歌内容:
登望思虑积,长亭树连连。
悠扬下楼日,杳映傍帆烟。
入夜四郊静,南湖月待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开元寺楼上送别崔少府的情景。诗人站在高处,眼前是层层叠叠的树木,令人思绪万千。夕阳的余晖洒下,映照着水面上隐约的帆影。夜幕降临,四周变得宁静,南湖上的明月等待着归船的到来。
注释
- 登望:登高望远,思绪纷乱。
- 思虑积:思考和忧虑不断积累。
- 长亭:长亭是古代送别的地方,象征离别。
- 杳映:微弱而模糊的映照。
- 傍帆烟:旁边的帆影在烟雾中显得更加朦胧。
- 四郊静:四周的乡村都变得宁静。
- 南湖月:南湖上的明月,象征着思念和等待。
典故解析
- 开元寺:唐代著名寺庙,历史悠久,象征着文化与信仰。
- 崔少府:历史上人物,可能为诗人友人,送别的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生活在唐代,他以清新的诗风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常表达离别与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送别友人崔少府的场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深切关怀,反映了唐代文人之间深厚的友情。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开元寺楼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送别场景。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站在楼上所见的景象,长亭树木成荫,给人以惆怅的感觉。接下来,夕阳的余晖与帆影在水面上交相辉映,营造出一幅美好的画面,既有视觉的美感,又蕴含了情感的深邃。最后两句转入夜晚,四周的宁静与南湖的明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思念与等待。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优美与深刻,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登望思虑积:站在高处,眼前的景象引发了许多思绪与忧虑。
- 长亭树连连:长亭与树木相连,形成一片连绵的景致,暗示离别的愁绪。
- 悠扬下楼日:夕阳缓缓下沉,给人带来悠悠的感触。
- 杳映傍帆烟:帆影在烟雾中显得模糊,寓意着遥远的思念。
- 入夜四郊静:夜幕降临,四周的乡村变得安静,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 南湖月待船:南湖上的明月似乎在等待着归来的船只,象征着希望与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亭树连连”与“悠扬下楼日”,形成音韵的和谐。
- 比喻:通过帆影与月亮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蕴含了浓厚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亭:象征离别。
- 树木:象征生机与希望。
- 夕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回忆。
- 帆影:象征远方的思念。
- 明月:象征思念与等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亭”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离别
C. 自然美
答案:B -
“悠扬下楼日”中的“悠扬”是指什么?
A. 音乐
B. 夕阳的余晖
C. 思绪
答案:B -
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以登高为背景,表达对远方的思念与人生哲理,但更加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
- 李白《送友人》: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情感更加直接,形式也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登开元寺楼送崔少府还平望驿》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