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司直纵诸公冬日游妙喜寺题照、昱二上人房…述》

时间: 2025-01-01 22:00:47

达贤贵贞隐,常惧迹不灭。

遂与永公期,遗身坐林樾。

华轩何辚辚,为我到幽绝。

心境寒草花,空门青山月。

潘生独不见,清景屡盈缺。

林下常寂寥,人间自离别。

何时解轻佩,来税丘中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达贤贵贞隐,常惧迹不灭。
遂与永公期,遗身坐林樾。
华轩何辚辚,为我到幽绝。
心境寒草花,空门青山月。
潘生独不见,清景屡盈缺。
林下常寂寥,人间自离别。
何时解轻佩,来税丘中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贤德之人隐居在此,常常担心自己的踪迹不会消失。
于是与永公约定,遗身于这片林间树影之中。
华丽的车辇何其轰鸣,却只为我走入这幽静之处。
心境如寒冷中的草花,空门之内青山映月。
潘生却独自未能见到,清丽的景致时常盈缺。
林下总是寂寥,人世间自是离别。
何时才能解去轻便的佩玉,来这里尽情享受山丘的旅途?

注释

  • 达贤:指有德行的人。
  • 贵贞隐:珍惜隐居的生活。
  • 永公:可能指某位隐士或高人。
  • 华轩:华丽的车辇。
  • 幽绝:幽静而绝世的地方。
  • 寒草花:寒冷中生长的草花,象征清冷与孤寂。
  • 空门:指佛教寺庙的门,象征空灵和超脱。
  • 潘生:可能指潘岳,寓意清雅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字子明,号云溪,福建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其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冬日,诗人受邀与友人游览妙喜寺,感受到隐士生活的宁静与清幽,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人世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生活的宁静与自然景色的美好,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喧嚣的逃避与内心的追求。首联“达贤贵贞隐,常惧迹不灭”,引出主题,表现出隐士对名利的超脱与对隐居生活的珍视。第二联则通过“遗身坐林樾”体现出一种归隐的决心,暗示隐士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归属。

中间的描写“华轩何辚辚”,通过对车辇的描绘,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隐士生活的孤独与清静。后四联“心境寒草花,空门青山月”则通过意象的交融,描绘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体现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既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无奈与感伤,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达贤贵贞隐:隐居的贤人高贵而珍惜。
  • 常惧迹不灭:常常担心自己的名声和踪迹不会消失。
  • 遂与永公期:于是与永公约定相会。
  • 遗身坐林樾:选择隐居于林中树影。
  • 华轩何辚辚:华丽的车子声响何其轰鸣。
  • 为我到幽绝:却是为了我走入这幽静之地。
  • 心境寒草花:我的心境如同寒冷中的草花。
  • 空门青山月:空灵的寺庙映照着青山和月亮。
  • 潘生独不见:潘生独自未能见到这美景。
  • 清景屡盈缺:美好的景色时常变化,盈缺不定。
  • 林下常寂寥:林下总是寂静而孤寂。
  • 人间自离别:人间本就充满离别。
  • 何时解轻佩:何时才能解去轻便的佩玉。
  • 来税丘中辙:来这里享受山丘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心境寒草花”,将心境比作寒冷的草花,形象生动。
  • 对仗:如“华轩何辚辚,心境寒草花”,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清景、空门等意象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超脱。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体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隐士:象征超脱与宁静。
  • 寒草花:象征孤独与清冷。
  • 青山月: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 空门:象征佛教的超脱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华轩”指的是什么?

    • A. 车辇
    • B. 房屋
    • C. 山川
    • D. 花草
  2. 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态度是?

    • A. 否定
    • B. 迷茫
    • C. 向往
    • D. 忽视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爱情
    • B. 友情
    • C. 隐逸与自然
    • D. 战争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山水自然,展现隐逸生活的宁静美。
  • 孟浩然《春晓》: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虽主题不同但情感相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