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秘上人游京
皎然 〔唐代〕
共君方异路,山伴与谁同。
日冷行人少,时清古镇空。
暖瓶和雪水,鸣锡带江风。
撩乱终南色,遥应入梦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秘上人分别后的孤独与惆怅。虽然与君同行的路已分开,但在这山水之间,自己又能与谁为伴呢?寒冷的阳光下,行人稀少,清冷的时光让古镇显得更加空寂。手中的暖瓶装着雪水,微风中响起锡器的声音,似乎撩动了终南山的色彩,这一切都仿佛应入了我的梦中。
注释:
- 秘上人:诗中的“秘上人”可能指的是一位隐士或高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智慧。
- 共君方异路:说明与朋友的路途已经分开,彼此将走向不同的方向。
- 日冷行人少:描绘了寒冷天气下行人稀少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冷清和孤独的氛围。
- 暖瓶和雪水:暖瓶装的雪水象征着温暖与冷清对比,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感。
- 鸣锡带江风:锡器的声音在江风中回荡,似乎在诉说着思念之情。
- 撩乱终南色:终南山的色彩在风中变得纷乱,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遥应入梦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或友人的思念,仿佛这一切都融入了梦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约730-799),字希声,唐代诗人,生于江南,晚年隐居于终南山。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为题材,富有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皎然与秘上人分别之际,反映了他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孤独环境的感受。唐代是一个文化繁盛的时代,诗人们的交流频繁,而诗中表达的孤独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诗歌鉴赏:
《送秘上人游京》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首句“共君方异路”开篇就道出分离的遗憾,这种遗憾在诗中不断深化。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冷清的环境,日光寒冷,行人寥寥,这种景象与内心的孤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暖瓶和雪水,鸣锡带江风”两句,巧妙地将自然与心情结合,暖瓶的温暖与雪水的寒冷形成强烈对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后两句“撩乱终南色,遥应入梦中”则更是将思念与美好的幻想结合,仿佛通过梦境可以再次相遇,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情冷暖,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共君方异路:指与朋友分别,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 山伴与谁同:在孤独的山中,诗人感慨自己没有伴侣,进一步加深孤独之感。
- 日冷行人少:寒冷的天气使得过路行人稀少,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时清古镇空:古镇在清冷的时光中显得格外空旷,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
- 暖瓶和雪水:象征诗人在寒冷环境中寻找温暖的渴望。
- 鸣锡带江风:锡器的声音在江风中回荡,带出一种思念的情绪。
- 撩乱终南色:自然的景色在风中变幻,象征着诗人内心情绪的复杂。
- 遥应入梦中: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向往,仿佛一切都融入梦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暖瓶和雪水”形成对比,传达内心的矛盾。
- 拟人:如“江风带鸣锡”,让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离别后的孤独与思念,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内心的孤寂,通过对友人的怀念,传达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追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孤独与高远,代表自然的静谧与内心的沉思。
- 日冷:代表冷清的现实,暗示孤独的感觉。
- 暖瓶:象征温暖的期望与渴望,反映出内心的挣扎。
- 雪水:象征寒冷与清澈,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 鸣锡:代表友情的回声,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
- 终南:象征理想与梦想的追求,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秘上人”是指: A. 一位隐士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敌人
D. 一位国君 -
“日冷行人少”中所表达的情感是: A. 欢快
B. 失落
C. 激动
D. 放松 -
诗中“暖瓶和雪水”主要用来表达: A. 寒冷的天气
B. 友谊的温暖
C. 内心的矛盾与渴望
D. 自然的美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送别时的情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对历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皎然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善于通过自然描绘内心情感,皎然更侧重于孤独与思念,而王维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 皎然 vs 李白:李白的豪放与皎然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李白多用壮阔的场景,而皎然则专注于细腻的情感描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