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宝殿依山崄,临虚势若吞。
画檐齐木末,香砌压云根。
远景窗中岫,孤烟竹里村。
凭高聊一望,乡思隔吴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坐落在险峻山上的宝殿,仿佛要吞噬虚空的气势。屋檐与树木的高度齐平,香炉的台阶压在云雾之上。远处的山景透过窗户可见,孤烟袅袅升起于竹林深处的小村庄。我登高远望,思乡的情愫只因吴门而显得如此遥远。
注释:
- 宝殿:指寺庙的主殿,象征着庄严与神圣。
- 依山崄:意指依偎在高山之上,崄指陡峭。
- 临虚:面临空旷的空间,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
- 画檐:装饰性的屋檐,形容殿宇的美观。
- 香砌:香炉的台阶,象征着佛教的仪式。
- 岫:山峰,形容远方的秀丽景色。
- 孤烟:形容烟雾缭绕,渲染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 吴门:指长江下游地区,诗人思念的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字子华,号云溪,生于公元845年,卒于公元910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禅智寺》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寺庙时,反映了他在幽静环境中对人生、故乡的思索与感慨。
诗歌鉴赏:
《禅智寺》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寺庙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开篇的“宝殿依山崄”生动地描绘出寺庙的雄伟与险峻,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觉冲击。接着“临虚势若吞”,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气势,仿佛要吞噬周围的空旷与虚无,表现出一种神秘的宗教氛围。
“画檐齐木末,香砌压云根”,这两句描绘了寺庙屋檐的精致与香炉的庄重,突出了寺庙的文化深度与宗教氛围。诗人巧妙地运用“香砌”与“云根”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神圣与宁静的氛围。
远景的描写“远景窗中岫,孤烟竹里村”则将视线引向远方,展现出一种悠远的意境。孤烟袅袅升起,给人一种平静与温馨的感觉,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最后一句“凭高聊一望,乡思隔吴门”,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虽身处高处,却因思乡之情而感到心灵的孤独与遥远,使整首诗充满了惆怅与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宝殿依山崄:描绘寺庙坐落在陡峭的山上,显示出其雄伟的姿态。
- 临虚势若吞:寺庙的气势仿佛要吞噬周围的虚空,表现出一种壮丽的气氛。
- 画檐齐木末:屋檐与周边的树木相齐,形容其造型的优美与和谐。
- 香砌压云根:香炉的台阶仿佛压在云根之上,增强了寺庙的神秘感。
- 远景窗中岫:通过窗户看到远方的山峰,展现出自然的美丽。
- 孤烟竹里村:远处的村庄中,孤烟袅袅升起,渲染出一种安宁的氛围。
- 凭高聊一望:高处眺望,诗人心中充满感慨。
- 乡思隔吴门:思乡的情愫因距离而显得遥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宝殿的气势比作要吞噬虚空,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对仗:如“画檐齐木末”和“香砌压云根”,展现了语言的工整与和谐美。
- 意象:通过“孤烟”、“岫”等意象,营造出宁静与思乡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禅智寺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寄托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宝殿:象征神圣与庄严,代表着宗教信仰。
- 孤烟:象征宁静与隐逸,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吴门:代表故乡,象征着乡愁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禅智寺》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张祜
C. 杜甫 -
“宝殿依山崄”中的“崄”指什么? A. 平坦
B. 陡峭
C. 广阔 -
诗中提到的“孤烟”意味着什么? A. 烟雾缭绕
B. 快乐的心情
C. 忧伤的情感
答案:
- B. 张祜
- B. 陡峭
- A. 烟雾缭绕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比较张祜的《禅智寺》和李白的《月夜思》,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但张祜更强调宗教与自然的结合,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