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悲纳铁
作者: 张祜 〔唐代〕
长闻为政古诸侯,使佩刀人尽佩牛。
谁谓今来正耕垦,却销农器作戈矛。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常听说古代的诸侯为了治理国家,手下的士兵都佩带刀剑。
谁说如今的时代是正当耕作的时候,却将农具都化为戈矛。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闻:久闻,长久以来听说。
- 为政:治理国家。
- 诸侯:古代封建社会中,诸多封建领主。
- 佩刀:佩带刀剑。
- 耕垦:耕种和开垦土地。
- 销:化为,变成。
- 农器:农具。
- 戈矛:武器,象征战争。
典故解析:
古代诸侯治国的方式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士兵佩剑是为了保卫国家和领土。诗中提到的“耕垦”与“戈矛”的对比,反映了社会动荡和战争带来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祜,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五言诗见长,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战乱和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古代诸侯之事,抒发对现实的无奈与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悲纳铁》通过对古代与现代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战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诗中提到的“佩刀”和“农器”,分别象征着战斗与耕作的两种状态。张祜通过“长闻为政古诸侯”的引入,展现了历史的延续性,强调了治理与战争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古代,诸侯依靠武力来维持政权,士兵佩刀是为了保卫国家。而到了如今,社会本应是耕作的宁静时光,却因为战争而不得不将农具化为武器。这种强烈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与忧虑。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有力,情感上则充满了悲凉和无奈,展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批判。张祜通过简练的笔触,将复杂的社会现象浓缩于数句之中,展示了他深邃的思考和宽广的胸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闻为政古诸侯:古代的诸侯治理国家,常常依靠武力。
- 使佩刀人尽佩牛:士兵们都佩带刀剑,像牛一样服从于主。
- 谁谓今来正耕垦:谁说如今的社会是和平耕作的时代?
- 却销农器作戈矛:却将本应用来耕作的农具化作战争的武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古今的对比,突显社会变迁的深刻含义。
- 象征:农器与戈矛象征和平与战争,体现了诗人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表现出对社会动荡的痛惜,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佩刀:象征着战斗和权力。
- 农器:象征着和平与生活的希望。
- 戈矛:象征着战争与冲突。
这些意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刻画出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佩刀”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劳作
D. 友谊 -
张祜在这首诗中想表达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赞美
B. 对和平的渴望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古代的怀念 -
“长闻为政古诸侯”中的“长闻”意为:
A. 听说很久
B. 亲身经历
C. 传说
D. 不知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通过描绘战争对社会的影响,表达对和平的渴望。
- 李白《静夜思》:对宁静生活的思考,虽然主题不同,但情感相似。
诗词对比:
- 张祜《悲纳铁》与杜甫《春望》,二者均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困扰,但张祜更侧重于对比与反思,而杜甫则深感悲痛与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词鉴赏与解析》
这些书籍能够提供更深入的背景资料与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风格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