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诒》

时间: 2025-01-19 20:49:17

庄语畏如俳,端居要若斋。

清虚集心腑,枯槁见形骸。

自计愚无用,何伤老不谐。

人生须广大,勿作井中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诒
——陆游

庄语畏如俳,端居要若斋。
清虚集心腑,枯槁见形骸。
自计愚无用,何伤老不谐。
人生须广大,勿作井中蛙。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自省。诗人觉得自己的言语宛如俳句般轻浮,虽然安静地生活在简朴之中,但内心却感到清虚而充实。虽然身体逐渐衰老,外表枯槁,但他自认为是愚笨无用的,所以不在乎与人不合。人生应当追求宽广,不应局限于狭小的世界里。

注释

字词注释

  • 庄语:意指庄严的言语,这里形容诗人所说的话语如俳句一般简短且轻松。
  • :俳句,一种短小精悍的诗歌,常带有轻松的风格。
  • 端居:安静地待在家中。
  • 清虚:内心清澈虚静。
  • 心腑:内心的深处。
  • 枯槁:形容衰老、干瘪的样子。
  • 自计:自己认为。
  • 愚无用:认为自己愚蠢且没有用处。
  • 何伤:有什么关系。
  • 老不谐:年老时无法与人和谐相处。
  • 井中蛙:形容目光狭隘的人。

典故解析
“井中蛙”比喻那些眼界狭窄、只局限于小圈子的人,出自古语。诗人在这里用此典故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提醒人们要有更广阔的视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在文学上成就斐然,作品众多,尤其以诗著称,其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陆游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内心充满了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与反思。此时,他希望能够超越个人的困境,寻求一种更广阔的生活境界。

诗歌鉴赏

陆游的《自诒》是一首深刻反映人生态度的诗作。开篇“庄语畏如俳”,用轻松的言语引出沉重的思考,诗人自谦其言,认为自己的表达如俳句般肤浅,而后句“端居要若斋”,则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诗中的“清虚集心腑”展现了对内心世界的追求,陆游在这里表达出一种对精神生活的重视,认为内心的清明与宁静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的“自计愚无用”,流露出诗人对自身价值的怀疑,尤其在年老之际,诗人坦然面对生命的无常,尽管感到自己已不再有用,但他并不因此而沮丧。“人生须广大,勿作井中蛙”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倡导一种开阔的生活态度,告诫世人要有广阔的视野,不应局限于狭小的圈子。整首诗在反思与启发中,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既有个人的自我觉悟,也有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庄语畏如俳:诗人觉得自己所说的话有些轻浮,像俳句一样简单。
  • 端居要若斋:安静地待在家中,显得朴素而清静。
  • 清虚集心腑:内心的宁静与清明,集聚在心中。
  • 枯槁见形骸:身心逐渐衰老,外表的枯瘦显露无遗。
  • 自计愚无用:自己觉得愚笨且没有用处。
  • 何伤老不谐:年老时与人不和,有何关系呢?
  • 人生须广大:人生应当追求广阔的境界。
  • 勿作井中蛙:不要做那只眼界狭隘的青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身的处境比作“井中蛙”,形象地表现出狭隘的生活态度。
  • 对仗:如“清虚集心腑,枯槁见形骸”,对偶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省的态度,探讨了个人的价值与人生的广阔,强调了内心的清明与视野的开阔,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庄语:象征着严肃与深思。
  • 清虚:代表内心的宁静与空灵。
  • 井中蛙:象征目光狭隘,局限于小范围的人生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井中蛙”象征什么?
    A. 开阔的视野
    B. 目光狭隘
    C. 精神的追求
    D. 身体的健康

  2. 诗人对自己年老的态度是什么?
    A. 感到悲伤
    B. 不在乎与人不和
    C. 渴望年轻
    D. 感到无助

  3. “自计愚无用”中“愚”字的意思是?
    A. 聪明
    B. 愚蠢
    C. 明智
    D. 有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陆游的《自诒》与李白的《静夜思》可以进行比较。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陆游更关注内心的宁静与人生的广阔,而李白则倾向于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之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与主题上有着不同的侧重,展现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