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宵好向郎边去。
阿谁认得迷离路。
飞去又飞还。
山前仍有山。
归来残睡冷。
罗帐孤灯暝。
雅雀噪帘东。
明眸一线红。
白话文翻译:
今晚真想去找我的爱人。
谁能认得那迷离的路呢?
飞去又飞回,
山前依旧是山。
回来的时候,身上还带着残余的寒意。
罗帐内孤灯昏暗。
雅雀在窗帘东边啁啾。
她那明亮的眼眸如一线红光。
注释:
- 今宵:今晚。
- 郎:指心爱的人或丈夫。
- 阿谁:谁,疑问代词。
- 迷离路:形容道路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 飞去又飞还:表示反复,可能是指心情的起伏或路途的往返。
- 山前仍有山:形容景色依旧,可能暗示思念的情感。
- 归来:回到家。
- 残睡冷:指睡眠未能彻底,身体感到寒冷。
- 罗帐:轻薄的帐帘。
- 孤灯:孤独的灯光。
- 雅雀:一种鸟,通常指文雅的鸟鸣。
- 明眸一线红:形容眼睛明亮,似乎透着红色的光辉。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历史典故,但“明眸一线红”可以联系到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明眸皓齿”等对女性美貌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平伯(1900-1990),字梦白,号平伯,浙江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及学者。他在古典诗词、文言文研究方面造诣深厚,尤其以词作见长。
创作背景:
《菩萨蛮 其三》创作于20世纪中叶,正值社会动荡、文化变迁时期,诗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 其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思念爱人的情景,诗人以“今宵好向郎边去”开篇,直接表达了对爱人的渴望,展现出一种浓烈的情感。同时,诗中“飞去又飞还”则反映了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想去寻找,却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迷茫与困惑。接下来的“山前仍有山”暗示着不断的思念与追寻,仿佛在山的那一边,还有无尽的思绪等待着去探索。
“归来残睡冷”一句,展现了诗人归来的孤独与寒冷,似乎心中热烈的情感与现实的冷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孤灯下的寂寞更为这一情感增添了一层悲伤的色彩。最后的“雅雀噪帘东”与“明眸一线红”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出诗人对爱的期待与幻想,那一线红光不仅是爱人明亮的眼眸,更象征着希望与热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俞平伯对爱情的深刻理解与细腻描写,令人感受到一种悠远的思念与对爱情的美好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宵好向郎边去:表达了诗人今晚想去找心爱之人的强烈愿望。
- 阿谁认得迷离路:暗示寻找的艰难,心中充满对爱情的迷惑与不安。
- 飞去又飞还:象征着思念的反复,体现出心中的波动。
- 山前仍有山:暗指前方依然有更多的追寻与未解的情绪。
- 归来残睡冷:回到现实后,仍感到寒冷,反映出孤独感。
- 罗帐孤灯暝:夜晚的孤灯映衬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 雅雀噪帘东:窗外鸟鸣,带来一丝生机,但也突显了人的孤独。
- 明眸一线红:以眼眸的色彩表达对爱人的美好向往与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明眸一线红”,将眼睛比作红光,形象生动。
- 拟人:如“雅雀噪帘东”,将鸟鸣描写得更有情趣和生动感。
- 对仗:如“飞去又飞还,山前仍有山”,增强了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爱情的渴望与思念,表达了在孤独的夜晚对爱人的向往与追寻,体现了深刻的情感与人性的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郎:象征爱情与依恋。
- 迷离路:象征人生的迷茫与不确定。
- 山:象征阻隔与追寻。
- 孤灯:象征孤独与寂寞。
- 雅雀:象征生活的生机与美好。
- 明眸:象征爱与希望,带来光明。
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思念、孤独与渴望的氛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今宵好向郎边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思念
C. 快乐
D. 悲伤 -
填空题:诗中的“飞去又飞还”主要反映了诗人对____的感情。
-
判断题:该诗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对/错)
答案:
- B
- 爱情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对美好的向往。
诗词对比:
俞平伯的《菩萨蛮 其三》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均围绕爱情思念,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描绘,展示了不同风格的女性情感世界,前者更显孤独与渴望,后者则多了一份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
参考资料:
- 《俞平伯文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