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 其五》
时间: 2025-01-04 08:54: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家傲 其五
作者: 夏言 〔明代〕
春日江头风雨霁。
喜看晴日朝慵睡。
饭后扶筇江路细。
还寻醉。
浊醪不负邻翁意。
溪上远烟笼草际。
柴门一径穿苍桧。
窗外月明林影碎。
人不寐。
山童度曲声清丽。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江边风雨过后,
欢喜地看着晴天,早上舒服地睡觉。
吃过饭后,拄着拐杖在细小的江路上漫步。
还想去寻觅醉意,
浊酒不辜负邻翁的情意。
溪边远处的烟雾笼罩着草丛,
柴门的小路穿过苍翠的桧树。
窗外的明月照着林间影子破碎。
人睡不着,
山童在岸边唱着清丽的曲子。
注释:
- 江头:江边。
- 风雨霁:风雨过后,天气晴朗。
- 朝慵睡:早晨懒洋洋地睡觉。
- 扶筇:拄着拐杖;筇指竹制的拐杖。
- 浊醪:指浑浊的酒。
- 邻翁:邻居的老者。
- 远烟:远处的烟雾。
- 苍桧:青翠的桧树。
- 月明林影碎:明月照在林间,影子显得破碎。
- 山童:山里的孩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2-1548),明代诗人,字季言,号紫阳山人。生于福建,仕途不顺,却以诗名留世。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日,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在经历了风雨之后,享受宁静的江边生活,表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渔家傲 其五》展现了诗人在春日江边闲适生活的情景,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描绘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开篇以“春日江头风雨霁”引入,瞬间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风雨过后,万物复苏,清新的空气充盈着周围。第二句“喜看晴日朝慵睡”则透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清晨,诗人宁愿选择懒洋洋地享受生活,而非忙碌。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绘了自己吃过饭后,拄着筇杖在江边漫步的情景,表现出一种闲适与悠然自得。“还寻醉”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乐趣的追求。诗中提到的“浊醪不负邻翁意”,不仅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也暗示了诗人对乡间生活的喜爱。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江边的自然景色,“溪上远烟笼草际”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而“柴门一径穿苍桧”则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亲近和自然。最后几句“窗外月明林影碎,人不寐”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无法入眠的情绪,伴随着“山童度曲声清丽”,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而美好的生活场景。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和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交融,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珍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日江头风雨霁:春天的江边,雨后的天气清新明朗。
-
喜看晴日朝慵睡:欣喜地看着晴天,早晨懒洋洋地睡觉。
-
饭后扶筇江路细:吃过饭后,拄着竹杖在细小的江路上漫步。
-
还寻醉:继续寻找醉意,想要享受生活的乐趣。
-
浊醪不负邻翁意:浑浊的酒并未辜负邻居老者的情意。
-
溪上远烟笼草际:远处的烟雾笼罩着草丛,构成了一幅宁静的画面。
-
柴门一径穿苍桧:小路穿过苍翠的桧树,展现了乡村的恬静。
-
窗外月明林影碎:窗外明月照耀,林中的影子显得碎片般散落。
-
人不寐:人无法入睡,表现出一种思绪的纷扰。
-
山童度曲声清丽:山里的孩子在岸边唱着清丽的曲子,增添了生活的趣味。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采用对仗,如“饭后扶筇江路细”和“窗外月明林影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月明林影碎”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象,生动而富有诗意。
- 拟人:如“山童度曲声清丽”,赋予了山童一种活泼的形象,使得诗歌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以及对简单快乐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头:象征自然与恬静的生活。
- 晴日:代表美好的生活状态。
- 筇杖:象征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向往。
- 浊醪:代表生活的朴实和人际间的情谊。
- 远烟:象征宁静与隐秘的生活。
- 月明:象征思绪与夜晚的静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浊醪”指的是什么?
- A. 清酒
- B. 浑浊的酒
- C. 葡萄酒
- D. 白酒
-
诗人选择在春日江头做什么?
- A. 出门游玩
- B. 睡觉
- C. 写诗
- D. 烹饪
-
“山童度曲声清丽”中的“度曲”指的是什么?
- A. 唱歌
- B. 玩耍
- C. 游泳
- D. 聊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家傲》系列中的其他作品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酒的享受。
诗词对比:
- 夏言《渔家傲》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与生活情趣,但夏言更倾向于田园生活的简单悠闲,而李清照则流露出对情感的细腻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