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其七》
少女长安歌踏春,
鸾靴翠袜已成尘。
棠梨时候独沾巾。
宫草几年堆燕冢,
土花终夜照鱼灯。
君王犹自望昭陵。
白话文翻译:
少女在长安吟唱着春天的歌曲,
她的鸾靴和翠袜已经沾满了尘土。
棠梨花盛开的时节,她独自拭去眼泪。
宫中草木经过多年的积累,堆成了燕子的冢。
泥土上的花朵整夜照亮了鱼灯。
君王仍然向着昭陵遥望。
注释:
- 少女:指年轻的女子,这里是春天的象征。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
- 鸾靴翠袜:华丽的鞋袜,象征美丽与优雅。
- 棠梨:一种花,春天开放,常用以抒发情感。
- 沾巾:指拭泪,表现悲伤。
- 宫草:指宫中草木,暗指岁月的流逝。
- 燕冢:燕子的坟墓,象征逝去的青春或美好的事物。
- 鱼灯:用鱼形灯具照明,常用于夜晚,象征希望与温暖。
- 君王:指统治者,代表权力与历史的延续。
- 昭陵:指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象征历史的辉煌与遗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尤侗(约1560年-1620年),字子安,号澹斋,明代诗人。他以词名世,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涉及对青春、爱情和历史的感慨。
创作背景:
《浣溪沙 其七》创作于明代中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惋惜以及对历史的追思,具有一定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其七》表现了少女在春天的欢愉与内心的孤独。开头两句中,少女在春日的长安中歌唱,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生机。然而,随着后面的描写,诗人逐渐引入了对往事的追忆与感伤。棠梨花的盛开与泪水的拭去,隐喻了青春的短暂与脆弱。宫草的堆积与燕冢的意象,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最后一句“君王犹自望昭陵”,则将个人情感上升到历史层面,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思考。整个诗歌在清丽的语言中蕴含深刻的思考,既有对青春的珍惜,也有对历史的沉思,展现了尤侗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女长安歌踏春:生动描绘了少女在春日长安的景象,充满活力与朝气。
- 鸾靴翠袜已成尘:华丽的鞋袜被尘土覆盖,暗示美好的事物难以久存。
- 棠梨时候独沾巾:棠梨花开时,少女独自流泪,表现孤独与忧伤。
- 宫草几年堆燕冢:时间的积累使得宫草成为燕子的坟墓,象征逝去的青春。
- 土花终夜照鱼灯:泥土上盛开的花朵在夜里照亮鱼灯,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 君王犹自望昭陵:统治者仍朝向昭陵,表达对历史的哀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宫草几年堆燕冢”,通过意象的比喻传达生命的流逝。
- 对仗:如“鸾靴翠袜”与“土花鱼灯”,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拟人:如“君王犹自望”,赋予历史人物以情感,增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青春的短暂与历史的沉重进行探讨,表达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蕴含着深沉的哀思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少女:青春与美丽的象征。
- 长安:繁华与历史的交汇点。
- 鸾靴翠袜:外在的华丽与内心的孤独。
- 棠梨: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感伤。
- 宫草: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燕冢:逝去与怀念的象征。
- 鱼灯:温暖与希望的象征。
- 君王:权力与历史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浣溪沙 其七》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尤侗
- C. 杜甫
-
“鸾靴翠袜”表现了什么?
- A. 劳累
- B. 美丽与优雅
- C. 贫困
-
诗中提到的“昭陵”是指?
- A. 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
- B. 明太祖的陵墓
- C. 宋太祖的陵墓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浣溪沙》系列其他作品,如李清照的《浣溪沙》。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春天的感受与历史。
诗词对比:
- 李清照《浣溪沙》:同样以春天为背景,但更强调个人情感与离愁。
- 杜甫《春望》:在春天的美景中带有更多的忧国忧民之情,与尤侗的个人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集》
- 《尤侗诗文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