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平乐
作者: 胡士莹 〔近代〕
画堂香细,灯影飘罗袂。
消得回眸无好计,却拚为伊憔悴。
谁怜青镜芳华,十分心事琵琶。
自是东风轻薄,不关无力杨花。
白话文翻译:
在香气细腻的画堂中,灯影摇曳着轻纱衣裳。
回头看去,却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为她的憔悴而拼尽全力。
谁来怜惜那青镜中的芳华,满腹心事如琵琶般难以诉说。
这东风轻薄无情,和无力的杨花无关。
注释:
字词注释:
- 画堂:装饰精美的房间,通常指书画装饰的厅堂。
- 香细:香气细腻,形容室内的香气。
- 罗袂:轻薄的衣袖,象征女子的柔美。
- 憔悴:形容因忧伤或疲惫而显得消瘦、憔悴的样子。
- 青镜:古代女子照镜子,青镜即古代的一种镜子。
- 琵琶:一种弦乐器,用来比喻心事难以倾诉。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与生机,但在此却是轻薄的象征。
典故解析:
- 青镜芳华:青镜常用来比喻女子的青春美貌,该句表达了对女子美好时光的惋惜。
- 杨花:春天飞舞的杨花,常用作无力感的象征,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士莹(1875-1925),字子华,号静斋,近代诗人,擅长词作。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女性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美好青春的追忆。
诗歌鉴赏:
《清平乐》是一首充满柔情与惆怅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诗人运用“画堂香细,灯影飘罗袂”的意象,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突显出那种美丽但易逝的青春。
词中“消得回眸无好计,却拚为伊憔悴”一语,传达了对美丽女子命运的无奈。她的憔悴不仅是外表的消逝,更是内心情感的压抑与无助。诗人似乎在叹息,尽管内心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但却无力改变她的处境。
整首词通过“青镜芳华”和“十分心事琵琶”的对比,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内心的伤痛。最终以“自是东风轻薄,不关无力杨花”作结,意在强调生命的脆弱与爱情的无奈,带给读者深深的思索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堂香细,灯影飘罗袂:描写环境的优雅,暗示女子的美丽与柔弱。
- 消得回眸无好计,却拚为伊憔悴:表明内心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体现了深厚的情感投入。
- 谁怜青镜芳华,十分心事琵琶:表达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心事难以倾诉。
- 自是东风轻薄,不关无力杨花:借春风和杨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体现对现实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青春比作青镜中的芳华,突显其美丽与易逝。
- 拟人:将东风描绘为轻薄,赋予自然界以情感,增强诗意。
- 对仗:如“香细”与“灯影飘”,增强了作品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女性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青春、美丽及其消逝的深切感慨,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画堂:象征美好但又脆弱的环境。
- 灯影:象征人生的多变与不可捉摸。
- 青镜:象征青春的短暂与易逝。
- 琵琶:象征内心深处无法诉说的情感与悲伤。
- 杨花:象征生命的无力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平乐》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近代
- C. 宋代
- D. 明代
-
“青镜芳华”中“芳华”指的是什么?
- A. 青春的美丽
- B. 花的芳香
- C. 青色的镜子
- D. 美好的时光
-
东风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无情
- C. 生命
- D. 春天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如梦令》 - 李清照
- 《浪淘沙》 - 令狐楚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胡士莹的《清平乐》均表现了对女性情感的深入刻画,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为直白,情感表达上更为激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词人研究》 - 朱自华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小波
- 《古典文学与现代生活》 - 高晓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