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屠元勋韵》

时间: 2025-01-19 19:56:00

杖屦城南得得来,寺门今日许重开。

溪流过雨蘋生岸,林影翻风竹映杯。

我醉不辞桑落酒,僧高长住贝多台。

吟风赏月当年事,莫作三生石上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杖屦城南得得来,寺门今日许重开。 溪流过雨蘋生岸,林影翻风竹映杯。 我醉不辞桑落酒,僧高长住贝多台。 吟风赏月当年事,莫作三生石上猜。

白话文翻译

我拄着拐杖,穿着草鞋,从城南缓缓而来,今天寺庙的大门允许重新开启。 溪水在雨后流过,岸边长满了蘋草,林中的影子随风翻动,竹影倒映在杯中。 我醉了,不推辞喝下这桑落酒,高僧长久地住在贝多台。 吟咏风月,欣赏美景,那是当年的事情,不要在三生石上猜测我们的前世今生。

注释

  • 杖屦:拄着拐杖,穿着草鞋,形容行走缓慢。
  • 得得:缓缓地,慢慢地。
  • 蘋生岸:蘋草生长在岸边。
  • 贝多台:指寺庙中的高台,贝多指佛经。
  • 三生石:佛教中用来比喻前世、今生、来世的石头,这里指前世今生的缘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与杨慎、王世贞并称“明初三大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与友人屠元勋的唱和之作。诗中描绘了作者在城南漫步,来到寺庙,欣赏自然景色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往事的回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城南漫步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作者缓缓来到寺庙,寺门重开,透露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颔联通过“溪流过雨蘋生岸,林影翻风竹映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雨后自然的生机与美丽。颈联写作者醉心于美酒,与高僧共处,表达了对世俗的超脱和对佛法的向往。尾联则回忆往昔,劝诫不要过多猜测前世今生,体现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杖屦城南得得来:作者拄着拐杖,穿着草鞋,从城南缓缓而来,形容行走的缓慢和从容。
  2. 寺门今日许重开:寺庙的大门今天允许重新开启,暗示了一种新的开始或机会。
  3. 溪流过雨蘋生岸:雨后溪水流过,岸边长满了蘋草,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4. 林影翻风竹映杯:林中的影子随风翻动,竹影倒映在杯中,形成了一幅动态的自然画卷。
  5. 我醉不辞桑落酒:作者醉心于美酒,不推辞喝下这桑落酒,表达了对美酒的喜爱。
  6. 僧高长住贝多台:高僧长久地住在贝多台,暗示了作者对佛法的向往。
  7. 吟风赏月当年事:回忆往昔吟咏风月,欣赏美景的时光。
  8. 莫作三生石上猜:劝诫不要在三生石上猜测前世今生,体现了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林影翻风”,将林影拟人化,赋予其动态。
  • 对仗:如“溪流过雨蘋生岸,林影翻风竹映杯”,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杖屦:象征着行走的从容和缓慢。
  • 寺门:象征着新的开始或机会。
  • 溪流蘋生岸: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 林影竹映杯:象征着自然的动态和宁静。
  • 桑落酒:象征着美酒和对世俗的超脱。
  • 贝多台:象征着佛法的向往。
  • 三生石:象征着前世今生的缘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杖屦城南得得来”中的“得得”是什么意思? A. 快速地 B. 慢慢地 C. 高兴地
  2. “溪流过雨蘋生岸”中的“蘋”是指什么植物? A. 荷花 B. 蘋草 C. 芦苇
  3. “僧高长住贝多台”中的“贝多台”是指什么? A. 高僧的住所 B. 佛经 C. 高台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王世贞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与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相比,李东阳的这首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
  • 《李东阳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