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游慈恩寺叠前韵》
时间: 2025-01-19 15:59: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游慈恩寺叠前韵 李东阳 〔明代〕 偶从农父问田塍,又向禅家话葛藤。 久宦北南俱是客,频来宾主更谁僧。 行怜马上寻诗惯,坐忆湖边见月曾。 到此暂抛尘土累,敢言清世独无能。
白话文翻译: 偶然向农夫询问田间小路,又与禅师谈论佛理。 长久在南北为官,都是过客,频繁来往,宾主之间谁又是真正的僧人。 行走时习惯在马上寻找诗意,坐下时回忆湖边曾见过的月亮。 来到这里暂时抛开尘世的烦恼,岂敢说在这个清平世界中独我无能。
注释:
- 田塍(chéng):田间的小路。
- 禅家:指佛教僧侣。
- 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事情或佛理。
- 久宦北南:长时间在北方和南方做官。
- 频来宾主:频繁地来往于宾主之间。
- 行怜马上寻诗惯:习惯在行走时,尤其是在马上寻找创作诗歌的灵感。
- 坐忆湖边见月曾:坐下来时回忆起曾在湖边看到的月亮。
- 尘土累:尘世的烦恼和负担。
- 清世:清平世界,指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坛领袖,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此诗反映了作者在游历慈恩寺时的感慨,结合了官场生涯与禅宗思想的体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东阳游历慈恩寺时,借景抒怀,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疲惫和对禅宗思想的向往,以及对清平世界的向往和自我能力的怀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慈恩寺的游历,展现了他在官场与禅宗之间的徘徊与思考。诗中“偶从农父问田塍,又向禅家话葛藤”一句,既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佛理的探讨。后文“久宦北南俱是客,频来宾主更谁僧”则深刻反映了作者在官场中的孤独感和对禅宗清净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尘世的厌倦和对清净世界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首联通过“农父”与“禅家”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田园与禅宗的双重兴趣。
- 颔联“久宦北南俱是客”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中的漂泊感,“频来宾主更谁僧”则暗示了官场中的虚伪与禅宗的真诚之间的对比。
- 颈联“行怜马上寻诗惯,坐忆湖边见月曾”描绘了作者在行走与静坐时的不同心境,前者是创作的灵感,后者是对往昔的回忆。
- 尾联“到此暂抛尘土累,敢言清世独无能”表达了作者在慈恩寺暂时抛开尘世烦恼的愿望,以及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农父”与“禅家”、“久宦北南”与“频来宾主”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选择。
- 象征:“尘土累”象征尘世的烦恼,“清世”象征理想的社会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与禅宗之间的徘徊,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能力的怀疑。
意象分析:
- 田塍:象征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简单。
- 禅家:象征禅宗的清净与智慧。
- 马上寻诗:象征创作的灵感与自由。
- 湖边见月:象征回忆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田塍”指的是什么? A. 田间的小路 B. 田间的庄稼 C. 田间的房屋 D. 田间的桥梁 答案:A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的满足 B. 对禅宗的厌恶 C.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 对尘世的厌倦 答案:D
-
诗中“清世”指的是什么? A. 清贫的生活 B. 清平世界 C. 清晨的世界 D. 清静的寺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 苏轼《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李东阳的《九日游慈恩寺叠前韵》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作者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但李东阳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官场与禅宗之间的矛盾,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与田园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风格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李东阳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