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和王世赏韵》
时间: 2025-01-19 13:41: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和王世赏韵 李东阳 〔明代〕 石门惟许白云留,我亦何心恋此游。 竹里行厨烟未午,水边萧寺叶先秋。 行贪觅句忘吹帽,醉去登高不上楼。 诗景满前谁会得,野僧多是远公流。
白话文翻译:
石门只允许白云停留,我也没有什么心思留恋这次游览。 竹林中的厨房炊烟还未升起,水边的寺庙叶子已经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行走时贪图寻找诗句而忘记了吹帽子,醉酒后想去登高却不上楼。 眼前的诗意景色谁能真正领会,野外的僧人大多是远公的追随者。
注释:
- 石门:指石制的门,这里可能指某个具体的景点或象征性的地方。
- 白云留:白云停留,形容景色的幽静或超脱。
- 竹里行厨:竹林中的移动厨房,指在自然环境中烹饪。
- 萧寺:指寺庙,因其环境清幽,常与秋天联系在一起。
- 觅句:寻找诗句,指创作诗歌。
- 吹帽:古代文人风雅之事,这里指忘记了风雅的行为。
- 远公流:指追随远公(可能指某位高僧或文人)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某个重阳节(九日)与友人王世赏相聚时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重阳节与友人王世赏相聚时所作,重阳节是登高赏秋的传统节日,诗人借此机会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诗中“石门惟许白云留”一句,以白云的停留象征景色的幽静和超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竹里行厨烟未午,水边萧寺叶先秋”则通过对竹林和寺庙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气息和寺庙的清幽。后两句“行贪觅句忘吹帽,醉去登高不上楼”则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专注和醉酒后对登高的向往,但又因创作而放弃登高的矛盾心情。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诗歌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石门惟许白云留:石门只允许白云停留,形容景色的幽静或超脱。
- 我亦何心恋此游:我也没有什么心思留恋这次游览,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 竹里行厨烟未午:竹林中的厨房炊烟还未升起,指在自然环境中烹饪。
- 水边萧寺叶先秋:水边的寺庙叶子已经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展现了秋天的气息和寺庙的清幽。
- 行贪觅句忘吹帽:行走时贪图寻找诗句而忘记了吹帽子,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专注。
- 醉去登高不上楼:醉酒后想去登高却不上楼,表达了醉酒后对登高的向往,但又因创作而放弃登高的矛盾心情。
- 诗景满前谁会得:眼前的诗意景色谁能真正领会,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执着。
- 野僧多是远公流:野外的僧人大多是远公的追随者,可能指追随某位高僧或文人的人。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石门惟许白云留”中的“许”字,赋予石门以人的行为,使景色更加生动。
- 对仗:如“竹里行厨烟未午,水边萧寺叶先秋”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如“石门惟许白云留”中的白云,比喻景色的幽静和超脱。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己创作状态的描述,诗人展现了对自然和诗歌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石门:象征性的地方,代表幽静和超脱。
- 白云:象征景色的幽静和超脱。
- 竹里行厨:象征自然环境中的烹饪,展现自然与生活的结合。
- 萧寺:象征清幽的寺庙环境,与秋天联系在一起。
- 觅句:象征诗歌创作的过程。
- 吹帽:象征古代文人的风雅行为。
- 远公流:象征追随高僧或文人的行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石门惟许白云留”中的“许”字是什么意思? A. 允许 B. 希望 C. 知道 D. 看见
- 诗中“竹里行厨烟未午”中的“行厨”指的是什么? A. 移动的厨房 B. 固定的厨房 C. 竹林中的厨房 D. 寺庙中的厨房
- 诗中“醉去登高不上楼”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登高的向往 B. 对创作的专注 C. 对自然的欣赏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对登高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欣赏。
诗词对比:
- 李东阳的《九日和王世赏韵》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色,但李诗更注重表达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而王诗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