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生有作红叶诗者爱其末句戏为补之》

时间: 2025-01-06 09:20:05

碧树凋馀老更红,强将颜色慰飘蓬。

浓霜未著愁先醉,返照初回望欲空。

唐苑情多何足问,吴江句好更谁工。

晚来蚁穴无归路,应恨萧萧匝地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碧树凋馀老更红,强将颜色慰飘蓬。浓霜未著愁先醉,返照初回望欲空。唐苑情多何足问,吴江句好更谁工。晚来蚁穴无归路,应恨萧萧匝地风。

白话文翻译: 碧绿的树叶凋零后显得更加红艳,勉强用这颜色安慰漂泊的人。浓霜还未降临,忧愁已先让人沉醉,夕阳初回,远望时一切都显得空荡。唐苑的情感多得无需多问,吴江的诗句好得无人能及。夜晚来临,蚁穴中找不到归路,应该怨恨那萧萧吹遍地面的风。

注释:

  • 碧树:指绿叶。
  • 凋馀:凋零之后。
  • 飘蓬:比喻漂泊不定的人。
  • 浓霜:指严寒。
  • 返照:夕阳的余晖。
  • 唐苑:指唐代的文化繁荣。
  • 吴江:指吴地的文化,这里特指诗句。
  • 蚁穴:比喻微小的居所或困境。
  • 萧萧:形容风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可能是在表达对漂泊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诗句的赞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东阳在观赏红叶时,受到学生所作红叶诗的启发,表达了对红叶的赞美以及对漂泊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红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漂泊的感慨。诗中“碧树凋馀老更红”一句,既描绘了红叶的美丽,也隐喻了人生的沧桑。“浓霜未著愁先醉”则进一步以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忧愁。最后两句“晚来蚁穴无归路,应恨萧萧匝地风”则抒发了对漂泊无依的无奈和对自然力量的怨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碧树凋馀老更红:描绘了红叶在凋零后的美丽,也隐喻了人生的沧桑。
  2. 强将颜色慰飘蓬:用红叶的美丽来安慰漂泊不定的人。
  3. 浓霜未著愁先醉:以自然景象比喻内心的忧愁。
  4. 返照初回望欲空:夕阳的余晖让人感到一切都显得空荡。
  5. 唐苑情多何足问:对唐代文化的繁荣表示无需多问。
  6. 吴江句好更谁工:赞赏吴地诗句的优美,无人能及。
  7. 晚来蚁穴无归路:夜晚来临,感到无处可归。
  8. 应恨萧萧匝地风:怨恨那吹遍地面的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飘蓬”比喻漂泊不定的人。
  • 拟人:如“浓霜未著愁先醉”将愁比作能醉人的物质。
  • 对仗:如“唐苑情多何足问,吴江句好更谁工”。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红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漂泊的感慨,以及对美好诗句的赞赏和对无依无靠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红叶:象征美丽与沧桑。
  • 浓霜:象征严寒与忧愁。
  • 返照:象征夕阳与空虚。
  • 蚁穴:象征微小的居所或困境。
  • 萧萧风:象征自然力量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树凋馀老更红”一句,红叶象征了什么? A. 美丽与沧桑 B. 忧愁与无奈 C. 繁荣与衰败 D. 希望与绝望

  2. “浓霜未著愁先醉”中的“浓霜”比喻了什么? A. 严寒 B. 忧愁 C. 美丽 D. 空虚

  3. 诗的最后一句“应恨萧萧匝地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怨恨 B. 欣赏 C. 无奈 D. 喜悦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杜甫的《登高》、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与李东阳的这首诗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明诗别裁集》、《李东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