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韦润州游鹤林寺》

时间: 2024-12-29 19:36:05

野寺江城近,双旌五马过。

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

松竹闲僧老,云烟晚日和。

寒塘归路转,清磬隔微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陪韦润州游鹤林寺
作者:李嘉祐 〔唐代〕

野寺江城近,双旌五马过。
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
松竹闲僧老,云烟晚日和。
寒塘归路转,清磬隔微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靠近江城的野外寺庙,诗人和朋友韦润州一同游览。寺庙前有双旌旗飘扬,几匹骏马经过,显得气派非凡。诗人在此地超越了世俗的忍辱,听闻到梵文的教义,心中充满佛理。松竹环绕,寺中的老僧悠然自得,晚霞下的云烟与宁静的氛围融为一体。归程的寒塘旁,路途蜿蜒,清脆的磬声在微波中回响。

注释:

  • 野寺:指偏远的寺庙。
  • 江城:指靠近江河的城市。
  • 双旌五马:形容气派的队伍,有两面旌旗和五匹马。
  • 禅心:指人心达到宁静,超越世俗的境界。
  • 忍辱:指能忍受屈辱。
  • 梵语:指佛教经典的语言。
  • 多罗:意指佛教的教义。
  • 寒塘:寒冷的池塘。
  • 清磬:指清脆的磬声。

典故解析:

“禅心超忍辱”源于佛教教义,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强调修行的境界和自我修养。在唐代,佛教文化盛行,诗人常通过描写寺庙和僧人来表达个人的哲学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相结合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次游览中,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在自然与人文交融中感受到的宁静和愉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寺庙景象,展现了唐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崇敬。诗的开头“野寺江城近”直接将读者引入一个与世隔绝的静谧之地,接着“双旌五马过”则带来一丝生动的气氛,显示出寺庙虽偏远,但也不乏来访者的热闹场面。中间两句“禅心超忍辱,梵语问多罗”则体现出诗人对佛教教义的领悟与思考,表现了内心的宁静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后面的景象描写更为细腻,“松竹闲僧老,云烟晚日和”展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老僧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佛教的“无为而治”思想。最后一句“寒塘归路转,清磬隔微波”则将归途与寺庙的清音相结合,给人一种回归自然与心灵的宁静感,仿佛在诉说着一种人生哲学。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佛教哲学的深刻思考,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寺江城近”:描绘出寺庙的地理位置,显得幽静而亲近。
  2. “双旌五马过”:通过生动的描写增强了寺庙的气氛,展现出繁华的对比。
  3. “禅心超忍辱”:表明诗人内心的超然,追求精神层面的升华。
  4. “梵语问多罗”:体现诗人对佛教经典的探求,表现出对智慧的渴望。
  5. “松竹闲僧老”:通过自然环境和僧人的描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6. “云烟晚日和”:展现了晚霞的美景,传递出温和的情感。
  7. “寒塘归路转”:描述归途的蜿蜒,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8. “清磬隔微波”:通过声音的描绘,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心情融为一体,增强诗意。
  • 对仗:如“寒塘归路转,清磬隔微波”,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通过“闲僧老”的描绘,赋予僧人以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了超越世俗的内心追求,传达了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寺:象征宁静与孤独的修行之地。
  • 江城:代表人间繁华与浮躁。
  • 松竹:象征长青的坚韧与自然的高雅。
  • 云烟:代表着虚幻与宁静的交织。
  • 寒塘:象征归途的不易与思考的深邃。
  • 清磬: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启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野寺江城近”意指什么?
    a) 寺庙离江城很远
    b) 寺庙靠近江城
    c) 江城的气候很寒冷

  2. “禅心超忍辱”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对世俗的忍耐
    b) 内心的超然与宁静
    c) 忍受屈辱的重要性

  3. 诗中体现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繁华热闹
    b) 寂静和谐
    c) 雨雪交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写自然与宁静的结合。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反映人生命运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李嘉祐的《奉陪韦润州游鹤林寺》:前者强调孤独与自由,后者则重视宁静与内心的超然,虽然都是对自然的描绘,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