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楚州城望驿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
十里山村道,千峰栎树林。霜浓竹枝亚,岁晚荻花深。
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幽居虽可羡,无那子牟心。
白话文翻译:
在楚州城登高望远,看到驿路蜿蜒,十多里外的山村竹林相互映衬。
十里山间小道,千峰栎树成林。霜浓时竹枝微垂,岁末荻花更显深厚。
草市上樵夫众多,渔家水边禽鸟成群。幽静的居所虽然令人羡慕,却没有那份子牟之心。
注释:
- 楚州:指今江苏省的楚州,历史上有名的驿站。
- 驿路:指古时的交通要道。
- 十里山村道:形容山村的小路蜿蜒延展。
- 霜浓:指霜降时节,竹枝因霜重而微微下垂。
- 荻花:指芦苇花,常生于水边,具有深厚的意象。
- 草市:指乡村集市,樵客和渔家的生活场景。
- 幽居:指隐居的生活状态。
- 子牟心:指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子牟为古代名士的典型代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嘉祐,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体现了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李嘉祐的《登楚州城望驿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景象生动而富有层次感,十里山村道与千峰栎树林的交映,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田园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把自然的美与人类生活的简单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生机与活力,樵夫和渔民的身影在自然中游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虽然“幽居虽可羡”,但诗人最后却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体现出一种高洁的志向与追求,反映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理想,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里山村道,千峰栎树林。
- 描写乡村的道路和林木,表现出自然的广阔与村落的宁静。
-
霜浓竹枝亚,岁晚荻花深。
- 描绘霜重竹枝低垂,岁末时荻花的茂盛,体现了季节的变迁与自然的韵味。
-
草市多樵客,渔家足水禽。
- 乡村集市上的樵夫与渔民,展现了生活的忙碌和自然的富饶。
-
幽居虽可羡,无那子牟心。
- 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同时又对名利的看淡,体现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十里山村道,千峰栎树林”,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如“霜浓”、“荻花”,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传递了季节的情感。
- 比喻:将幽居生活与名利之心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提升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淡泊,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追求的冲突,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村:象征宁静与简单的生活。
- 竹林:象征清雅与隐逸。
- 荻花:象征生命的繁盛与自然的美好。
- 樵客与水禽:象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主要自然景象有哪些?
- A. 竹林
- B. 荻花
- C. 山村
- D. 以上皆是
-
李嘉祐对名利的态度是?
- A. 渴望追求
- B. 轻视与淡泊
- C. 无所谓
- D. 非常重视
-
诗中提到的“幽居”指的是什么?
- A. 繁华的城市生活
- B. 田园隐居生活
- C. 乡村集市
- D. 游山玩水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与李嘉祐的淡泊心态形成对比。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了理想的隐逸生活,但李嘉祐的诗更关注当下生活的细节与现实。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