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九首 其九》
时间: 2025-01-01 13:07: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姬奉王寝,公子得兵符。
君恩岂不深,各报徇所图。
秦王幸赵倡,子政乃托躯。
谓为嬴秦祀,千载永欢娱。
子政自有父,赵倡自有夫。
将心向他人,垂死心未孤。
冥冥移社稷,雠敌安得如。
微衷亮何叩,恻怆以长吁。
白话文翻译
如同姬妾侍奉王寝,公子获得兵符。
君主的恩情岂能不深厚,各自都是为了自己的图谋。
秦王宠幸赵国的歌女,子政便寄托了自己的身体。
以为是为了嬴秦的祭祀,千年间永享欢娱。
子政自有父亲,赵倡自有丈夫。
将心向他人,临死之时心灵却未孤单。
在冥冥之中社稷已然移位,仇敌又怎能如愿。
我微弱的心意又何以倾诉,唯有长叹以表哀怨。
注释
- 如姬:如同妾侍的意思。
- 王寝:皇帝的寝宫。
- 兵符:古代一种象征军权的信物。
- 君恩:君主的恩惠。
- 幸:宠幸。
- 托躯:寄托身体,指依附或依赖。
- 嬴秦祀:指为嬴秦王朝祭祀。
- 冥冥:深远而不见的意思。
- 社稷:指国家或政权。
- 雠敌:仇敌。
- 微衷:微薄的心意。
- 恻怆:悲伤、怜悯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年-1590年),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以词风清丽、笔力遒劲著称,兼擅诗、文、书、画,尤其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极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杂诗九首》是王世贞在明代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一组诗篇。这些诗作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思考与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哀伤。
诗歌鉴赏
《杂诗九首 其九》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历史典故,探讨了权力、爱情及其背后的复杂关系。诗中提到的“如姬奉王寝”与“公子得兵符”构建了一个权力与爱情交织的图景,表现了个人在权力游戏中的无力和悲剧。王世贞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当时的政治现实结合起来,揭示了权力的冷酷与人性的脆弱。
诗中反复提到的“君恩”与“各报徇所图”,不仅让人思考政治关系的复杂,也反映了人性在权力之下的趋利避害。通过对秦王与赵倡的描绘,王世贞展现了在权力面前,个人情感和理想往往显得无足轻重。
而“将心向他人,垂死心未孤”则传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尽管心向他人,但在权力的漩涡中,个人的情感依然无法找到归宿。全诗在沉重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中,形成了一种深沉的哀伤,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如姬奉王寝:开篇以“如姬”引入,暗示权力关系中的妾侍角色,暗示女性在权力游戏中的地位。
- 公子得兵符:公子获得兵权,暗示权力的象征。
- 君恩岂不深,各报徇所图:虽然君主恩深,但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回报。
- 秦王幸赵倡,子政乃托躯:历史典故,指秦王对赵国歌女的宠幸,子政(即秦始皇)寄托于其身。
- 谓为嬴秦祀,千载永欢娱:以为这是为了嬴秦的祭祀,实际上是个人的享乐。
- 子政自有父,赵倡自有夫:强调每个人的背景与归属,暗示无论如何都无法逃避现实。
- 将心向他人,垂死心未孤:即使心向他人,临死之际仍感孤独,传达深深的无奈。
- 冥冥移社稷,雠敌安得如:在不可知的命运中,国家的命运已然改变。
- 微衷亮何叩,恻怆以长吁:微薄的心意无处倾诉,唯有叹息表达内心的哀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如姬奉王寝”与“公子得兵符”形成对仗,增强了语句的韵律感。
- 隐喻:将权力与情感隐喻为“姬”、“公子”,深化了主题。
- 排比:通过对不同角色的描写,排比出权力与情感的复杂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权力与个人情感的矛盾,展现了人在权力游戏中的孤独与无奈,揭示了历史的无情和个人命运的悲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姬:象征权力游戏中的女性角色,代表被动与依附。
- 兵符:象征权力与战争,代表获取与失去的斗争。
- 社稷:象征国家与权力结构,代表着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王世贞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如姬奉王寝”中的“姬”指代什么?
- A. 妻子
- B. 妾侍
- C. 贵族
- D. 朋友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友情
- B. 爱情
- C. 权力与个人命运
- D. 自然风光
答案
- C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对比王世贞与李白的作品,王世贞的《杂诗九首》更注重政治与情感的复杂关系,而李白的《将进酒》则更为豪放,表达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王世贞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世贞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