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

时间: 2025-01-14 18:57:43

宦途从不问,身事觉无差。

华发初生女,沧洲未有家。

却闲思洞穴,终老旷桑麻。

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怀
作者: 李频 〔唐代〕
宦途从不问,身事觉无差。
华发初生女,沧洲未有家。
却闲思洞穴,终老旷桑麻。
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

白话文翻译:

在官场的路上,我从来不去追问,身世的事情已经觉得没有区别。
白发刚刚出现在女儿的身上,沧洲却没有我的家。
我只是悠闲地想着隐居的洞穴,准备在那儿度过晚年,生活在宽广的桑麻田野中。
我离开去拜访隐居的禅侣,约定一起谈论人生的无常与变幻。

注释:

  • 宦途:指官场之路。
  • 身事:身世和自己的经历。
  • 华发:白发,表明年纪已高。
  • 沧洲:沧海与洲,指代远离家乡的地方。
  • 洞穴:隐居之处。
  • 桑麻:指桑树和麻,代表农田生活。
  • 栖禅侣:指隐居的朋友或同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频,唐代诗人,因其在宫廷中任职而有丰富的政治与社会经历。他的作品多描绘人生感悟,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李频的诗作常常反映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思考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书怀》创作于李频身处官场之时,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在唐代,随着社会的动荡与名利场的纷扰,许多诗人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与归属。

诗歌鉴赏:

《书怀》是一首深具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个人的身世与官场生活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选择。开篇“宦途从不问,身事觉无差”道出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强调了身世的相对无关紧要。这种态度在唐代的士人中并不多见,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个性。

接下来的“华发初生女,沧洲未有家”则将时间的流逝与归属感的缺失结合,表现出岁月的无情与漂泊的孤独。诗人虽身处繁华,却感受到内心的空虚与对家的渴望。诗中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却闲思洞穴,终老旷桑麻”显露无遗,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渴求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

结尾的“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更是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共同思考。整首诗浑然一体,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李频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宦途从不问,身事觉无差: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漠然,身世的成败并不重要。
  2. 华发初生女,沧洲未有家:白发的出现象征着诗人的年纪,沧洲的漂泊暗指无家可归的孤独。
  3. 却闲思洞穴,终老旷桑麻: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渴望在自然中度过余生。
  4. 别访栖禅侣,相期语劫沙:与隐士朋友的交流,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宦途”与“身事”,形成对称、平衡的结构。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作“洞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思考与选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宦途:象征复杂的官场生活。
  • 华发:代表年华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洞穴:隐逸与宁静的象征。
  • 桑麻:田园生活的象征,代表简单与朴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频在诗中对官场的态度是什么? A. 渴望进取
    B. 漠然置之
    C. 积极参与
    D. 无所谓

  2. 诗中提到的“华发”象征着什么? A. 成功
    B. 年龄的增长
    C. 财富
    D. 学识

  3. “洞穴”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繁华
    B. 归属感
    C. 隐逸生活
    D. 官场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李频《书怀》与王维《终南山》:两者均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频更强调对官场的厌倦,而王维则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频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