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岩架菌芝阁,榜题松雪扉。 云来画檐宿,龙向墨池归。 对几琴三叠,倚阑山四围。 仙灵能夜降,应得㖟玄机。
白话文翻译:
在岩石上搭建的菌芝阁,门扉上题写着松雪二字。 云彩仿佛在画檐下过夜,龙似乎从墨池归来。 对着几案弹奏三叠琴曲,倚着栏杆四周是群山环绕。 仙灵或许能在夜晚降临,我应能领悟那深奥的玄机。
注释:
- 菌芝阁:指建在岩石上的阁楼,菌芝可能指岩石上的菌类或芝草,象征自然与隐逸。
- 榜题松雪扉:门扉上题有“松雪”二字,松雪象征高洁与坚韧。
- 画檐:装饰有画作的屋檐。
- 墨池:指砚台,这里比喻文人的书斋或创作之地。
- 对几琴三叠:对着几案弹奏三叠琴曲,三叠可能指琴曲的叠奏。
- 倚阑山四围:倚着栏杆,四周是群山环绕。
- 仙灵:指神仙或灵异的存在。
- 㖟玄机:领悟深奥的道理或秘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雨(约1277-1348),元代诗人,字伯雨,号贞居子,浙江绍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表达隐逸之情。此诗可能创作于他隐居山林之时,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张雨隐居山林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憧憬。诗中的菌芝阁、松雪扉等意象,都体现了作者对高洁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憧憬。诗中的菌芝阁、松雪扉、画檐、墨池等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高洁生活的追求。对几琴三叠、倚阑山四围的描绘,更增添了诗的意境和韵味。最后两句“仙灵能夜降,应得㖟玄机”,则表达了作者对深奥道理的领悟和对仙境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隐逸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岩架菌芝阁,榜题松雪扉:岩石上搭建的菌芝阁,门扉上题写着松雪二字。这两句描绘了阁楼的自然环境和门扉上的题字,松雪象征高洁与坚韧。
- 云来画檐宿,龙向墨池归:云彩仿佛在画檐下过夜,龙似乎从墨池归来。这两句通过云和龙的意象,增添了诗的神秘感和仙境氛围。
- 对几琴三叠,倚阑山四围:对着几案弹奏三叠琴曲,倚着栏杆四周是群山环绕。这两句描绘了作者的隐逸生活,琴曲和群山都增添了诗的意境。
- 仙灵能夜降,应得㖟玄机:仙灵或许能在夜晚降临,我应能领悟那深奥的玄机。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和对深奥道理的领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来画檐宿”,将云比作在画檐下过夜的客人,增添了诗的意境。
- 拟人:如“龙向墨池归”,将龙拟人化,增添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如“岩架菌芝阁,榜题松雪扉”,对仗工整,增添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隐逸和仙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仙境的憧憬。诗中的菌芝阁、松雪扉、画檐、墨池等意象,都体现了作者对高洁生活的追求。最后两句“仙灵能夜降,应得㖟玄机”,则表达了作者对深奥道理的领悟和对仙境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菌芝阁:象征自然与隐逸。
- 松雪扉:象征高洁与坚韧。
- 画檐:增添诗的意境。
- 墨池:象征文人的书斋或创作之地。
- 琴三叠:增添诗的意境和韵味。
- 山四围:增添诗的意境和韵味。
- 仙灵:增添诗的神秘感和仙境氛围。
- 玄机:象征深奥的道理或秘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菌芝阁”是指什么? A. 建在岩石上的阁楼 B. 菌类和芝草 C. 高洁的生活 D. 隐逸的生活
-
诗中的“松雪扉”象征什么? A. 高洁与坚韧 B. 自然与隐逸 C. 神秘与仙境 D. 深奥的道理
-
诗中的“墨池”比喻什么? A. 文人的书斋 B. 创作之地 C. 高洁的生活 D. 隐逸的生活
-
诗中的“仙灵能夜降”表达了什么? A. 对仙境的向往 B. 对深奥道理的领悟 C.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 对高洁生活的追求
答案:1. A 2. A 3. B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
诗词对比:
- 张雨的《菌阁》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张雨的诗更注重对仙境的憧憬,而王维的诗更注重对自然的描绘。
- 张雨的《菌阁》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张雨的诗更注重对仙境的憧憬,而陶渊明的诗更注重对田园生活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诗选》:收录了张雨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张雨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