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流杯涧 张雨 〔元代〕 古木蟠幽涧,层峦叠翠台。 水归苍玉峡,风引绿荷杯。 我自知鱼乐,人谁祓禊来。 惜无鼠须笔,写记刻岩隈。
白话文翻译:
古老的树木盘踞在幽深的山涧,层层叠叠的山峦如同翠绿的台地。 水流归入苍玉般的峡谷,风轻轻地引导着绿荷杯。 我自知鱼儿的快乐,但人们又有谁会来这里祓禊呢? 可惜我没有鼠须笔,无法在岩石的角落刻下记录。
注释:
- 古木:古老的树木。
- 蟠:盘踞。
- 幽涧:幽深的山涧。
- 层峦:层层叠叠的山峦。
- 叠翠台:形容山峦如同翠绿的台地。
- 苍玉峡:形容峡谷如同苍玉一般。
- 绿荷杯:比喻水流如同被风引导的绿荷杯。
- 知鱼乐:出自《庄子·秋水》,意指了解鱼儿的快乐。
- 祓禊:古代的一种祭祀活动,用以祈福消灾。
- 鼠须笔:一种古代的毛笔,以其笔尖细如鼠须而得名。
- 岩隈:岩石的角落。
典故解析:
- 知鱼乐:出自《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个典故表达了庄子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雨(约1277-1348),字伯雨,号贞居子,元代著名道士、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多写自然山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涧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我自知鱼乐”一句,借用了庄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幽静的山涧为背景,通过对古木、层峦、水流、风引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我自知鱼乐”一句,借用了庄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木蟠幽涧,层峦叠翠台。
- 古木盘踞在幽深的山涧,层层叠叠的山峦如同翠绿的台地。
- 用“古木”和“层峦”描绘出山涧的幽静和山峦的壮丽。
-
水归苍玉峡,风引绿荷杯。
- 水流归入苍玉般的峡谷,风轻轻地引导着绿荷杯。
- 用“苍玉峡”和“绿荷杯”比喻水流和风,形象生动。
-
我自知鱼乐,人谁祓禊来。
- 我自知鱼儿的快乐,但人们又有谁会来这里祓禊呢?
- 借用庄子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
-
惜无鼠须笔,写记刻岩隈。
- 可惜我没有鼠须笔,无法在岩石的角落刻下记录。
- 表达了对无法记录这美景的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苍玉峡”和“绿荷杯”,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流和风。
- 拟人:如“风引绿荷杯”,赋予风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对仗:如“古木蟠幽涧,层峦叠翠台”,语言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借用庄子的典故,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木:象征着古老和坚韧。
- 层峦:象征着壮丽和深远。
- 苍玉峡:象征着清澈和深邃。
- 绿荷杯:象征着清新和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我自知鱼乐”一句借用了哪个典故? A.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 孔子与弟子论道 C. 老子与弟子论道 D. 孟子与弟子论道
-
诗中“苍玉峡”和“绿荷杯”分别比喻了什么? A. 水流和风 B. 山峦和水流 C. 古木和风 D. 层峦和古木
-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热爱? A. 自然 B. 隐逸生活 C. 世俗生活 D. 政治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的宁静和诗人的隐逸情怀。
- 杜甫《望岳》:描绘了山峦的壮丽,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对比:
- 张雨《流杯涧》与王维《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的宁静,但张雨的诗更多了一层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
- 张雨《流杯涧》与杜甫《望岳》:两者都描绘了山峦的壮丽,但杜甫的诗更多了一层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山水诗的例子。
- 《庄子》:了解庄子的思想和典故,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知鱼乐”。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元代文学的背景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雨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