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画屏风诗 七》

时间: 2024-09-19 21:55:31

高阁千寻起。

长廊四注连。

歌声上扇月。

舞影入琴弦。

涧水纔窗外。

山花即眼前。

但愿长欢乐。

从今尽百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阁千寻起。长廊四注连。
歌声上扇月。舞影入琴弦。
涧水纔窗外。山花即眼前。
但愿长欢乐。从今尽百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的楼阁,长长的走廊四面相连,悠扬的歌声传到月光之上,舞动的身影映入琴弦。窗外流淌的涧水,山间的花朵就在眼前。我希望能够长久地享受这种快乐,直到百年之后。

注释

  • 高阁:形容高耸的楼阁。
  • 千寻:形容极高的样子,"寻"为古代长度单位,千寻即非常之高。
  • 长廊:指长而宽敞的走廊。
  • 扇月:指歌声传到月亮上,形容歌声的悠扬。
  • 琴弦:指弹奏乐器时的琴弦,舞影映入琴弦代表舞者的身影与音乐的交融。
  • 涧水:山间流动的小溪水。
  • 山花:山间盛开的花朵。
  • 长欢乐:希望长久地享受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581),字仲翔,号慕宗,南北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主题,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咏画屏风诗 七》是庾信在某个高阁中所作,诗中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欢快的氛围,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快乐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咏画屏风诗 七》以优雅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开篇的“高阁千寻起”便设定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场景,接着通过“长廊四注连”展示了空间的延展感。诗中“歌声上扇月”和“舞影入琴弦”将音乐与舞蹈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和谐的气氛。这些意象不仅让人感受到空间的美,还传达出一种生动的生活气息。

在最后两句“涧水纔窗外。山花即眼前。”中,涧水和山花的描写使得自然景色入画,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最后一句“但愿长欢乐,从今尽百年。”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长久幸福的向往,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阁千寻起:描绘了高耸的楼阁,给人以壮丽的视觉感受。
  2. 长廊四注连:长长的走廊连接四面,体现空间的广阔。
  3. 歌声上扇月:歌声如同飞扬,传到明亮的月光之上,表现出歌声的悠扬。
  4. 舞影入琴弦:舞者的身影与琴音交融,象征着艺术与生活的和谐。
  5. 涧水纔窗外:窗外潺潺流动的涧水,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6. 山花即眼前:山花盛开,仿佛就在眼前,带来生机与美感。
  7. 但愿长欢乐:表达了对快乐生活的渴望。
  8. 从今尽百年:希望这种快乐能延续到百年之后。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歌声上扇月”形象地表达了歌声的美妙。
  • 对仗:如“歌声”和“舞影”,形成和谐的音韵。
  • 象征:涧水和山花象征着自然之美和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好的自然景色和欢乐的生活情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厚情感,同时也传递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阁:象征着追求高远理想。
  • 歌声:代表着青春与活力。
  • 舞影:象征着自由与激情。
  • 涧水:象征生命的流淌与自然的美好。
  • 山花:象征着美好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庾信
    D. 白居易

  2. 诗中“歌声上扇月”意指? A. 歌声传到月亮上
    B. 歌声在窗外响起
    C. 歌声比月亮更美
    D. 歌声与舞影无关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之美
    B. 对长久快乐的向往
    C. 对历史的思考
    D. 对爱情的追求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静夜思》:李白的这首诗通过描写月光下的思乡情景,与庾信的作品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的情感却是对离愁的思念。

《登高》:杜甫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更多的是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庾信的乐观向上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庾信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南北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