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祀圜丘歌 皇夏》

时间: 2025-01-19 20:52:16

玉帛礼毕。

神人事分。

严承乃睠。

瞻仰回云。

辇路千门。

王城九轨。

式道移候。

司方回指。

得一惟清。

于万斯宁。

受兹景命。

于天告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周祀圜丘歌 皇夏
作者: 庾信 〔南北朝〕

玉帛礼毕。神人事分。
严承乃睠。瞻仰回云。
辇路千门。王城九轨。
式道移候。司方回指。
得一惟清。于万斯宁。
受兹景命。于天告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周代祭祀圜丘的场景。祭礼结束后,神明和人间的事务已经分开。祭祀的仪式庄严肃穆,仰望天空如同回旋的云彩。皇帝乘坐的车辇穿过千家万户,王城的九条道路交错纵横。仪式的流程和时间都经过精心安排,负责指挥的官员指明方向。只有清明的统治才能带来万民的安宁。接受了这样的命令,向上天报告成就。

注释:

  • 玉帛: 玉器和丝绸,古代祭祀中常用的礼物。
  • 神人事分: 指神明与人间事务的分开,强调祭祀的神圣性。
  • 严承乃睠: 严肃地接受神明的指示。
  • 瞻仰回云: 仰望天空,似乎有云彩回旋,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
  • 辇路千门: 皇帝的车辇经过千家万户,象征着普天之下的统治。
  • 王城九轨: 王城的道路交错繁多,显示出城市的繁华。
  • 式道移候: 仪式的流程和时间安排有序。
  • 司方回指: 指挥的官员指引方向。
  • 得一惟清: 只有清明的统治才能带来安宁。
  • 于万斯宁: 万民都能安宁。
  • 受兹景命: 接受这样的命令。
  • 于天告成: 向上天报告祭祀的成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581年),字子山,号元晦,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出生于南朝宋,后为齐、梁、陈三朝所用。他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诗歌创作而闻名,作品多涉及历史、政治、哲理,风格雄浑、气势磅礴。

创作背景:

《周祀圜丘歌》是对周代圜丘祭祀的歌颂,反映了当时对周代礼仪的追慕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庾信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国家动荡,诗中展现了他对清明政治的渴望和对古代礼制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练而富有韵律的语言描绘了周代祭祀的庄严场景,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神明的敬畏和对礼仪的重视。开头的“玉帛礼毕”,一语即道出祭祀的正式性和神圣性。接下来的“神人事分”,强调了人间与神灵之间的界限,暗示着祭祀的重要性。

诗中“严承乃睠”二句,表现了对神明指示的恭敬和虔诚。“辇路千门,王城九轨”则描绘了皇帝的威仪,显示出古代王权的宏伟与庄重。整首诗在叙述中渗透着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最后以“于万斯宁”收尾,强调了良治的必然结果是天下安宁,展示了诗人的政治理想。

整体来看,诗句间的对仗工整、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庾信的文学才华与对政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帛礼毕: 表达祭礼的正式结束,设置了整个场景的庄重基调。
  • 神人事分: 强调人间与神灵的事务区别,增添神秘感。
  • 严承乃睠: 表现出祭祀的严肃性与敬畏。
  • 瞻仰回云: 形象地描绘皇帝对天意的仰望,暗示神明的关注。
  • 辇路千门: 体现皇权的广泛影响力,增强了诗的豪迈气势。
  • 王城九轨: 反映出王城的繁华与秩序。
  • 式道移候: 表达仪式的规范性,显示出古代礼仪的重要性。
  • 司方回指: 指挥者的职责与能力,确保仪式的顺利进行。
  • 得一惟清: 讲述了只有清明的政治才能带来安定。
  • 于万斯宁: 强调良治的结果是万民安宁。
  • 受兹景命: 表示接受神明的命令。
  • 于天告成: 向上天报告祭祀的成功,体现出对神明的敬畏与感激。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辇路千门”与“王城九轨”。
  • 比喻: “瞻仰回云”比喻祭祀的神秘氛围。
  • 排比: 通过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古代礼仪与政治的密切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以及对周代明君治国理政的钦佩。通过描绘祭祀场景,表达了对天下安宁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政治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帛: 象征着尊贵与礼仪。
  • : 承载着神秘感与天意。
  • : 代表皇权与威严。
  • : 体现出繁华与秩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帛”指的是什么?
    A. 食物
    B. 礼品
    C. 武器

  2. “辇路千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城市的繁华
    B. 皇帝的威严
    C. 人民的富裕

  3. 诗中体现了对什么样政治的向往?
    A. 暴政
    B. 清明政治
    C. 忽略政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大风歌》:刘邦的豪情壮志,表现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描绘,展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庾信 vs. 李白: 两位诗人在政治理想的表达上有不同。庾信强调礼仪与制度,李白则更多展现个体自由与豪放情怀。

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更深入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