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连日黄梅雨,蛙声积渐多。
丰年无赤地,平墅似银河。
园筱凉生叶,堤柽水没柯。
半村斜照里,收钓晒渔蓑。
白话文翻译
这几天连续下着黄梅雨,伴随着越来越多的蛙声。丰收的年份没有干燥的土地,平坦的村庄像银河一样闪耀。园中的竹子叶子变得清凉,堤岸上的梧桐树的枝叶被水淹没。半个村庄在斜阳的照射下,正在收拾渔具和晾晒渔蓑。
注释
- 黄梅雨:指梅雨季节时的降雨,多发生在农历四月、五月之间。
- 蛙声积渐多:蛙鸣声渐渐增多,反映出湿润的环境。
- 丰年无赤地:丰收的年份没有干旱的土地,说明水田丰盈,农作物生长良好。
- 平墅似银河:形容村庄的宁静和美丽,像银河一样璀璨。
- 园筱:园中的竹子。
- 凉生叶:竹子的叶子在雨水滋润下变得清凉。
- 堤柽:堤岸上的柽柳树。
- 水没柯:水淹没了树的枝条。
- 半村斜照里:斜阳照射下的半个村庄。
- 收钓晒渔蓑:人们正在收拾钓具和晾晒渔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慎(1488-1559),字德阳,号惭愧山人,明代诗人、文学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擅长诗、词、散文等多种文体,尤其以诗歌见长。
创作背景:诗歌创作于明代,正值黄梅雨季节,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村的自然景象和农民的生活状态。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体现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梅天郊晚》是一首描绘黄梅雨季节乡村景色的诗。诗人在连绵的雨声中,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宁静,展现了丰盈的田野与村庄的和谐美。开头两句以“连日黄梅雨,蛙声积渐多”引入,描绘了雨水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氛围。蛙声不仅是自然的回响,也是丰收的象征,暗示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丰收的希望。
接下来的“丰年无赤地,平墅似银河”则进一步描绘了丰收的景象,平坦的村庄在丰盈的水田中如银河般闪烁,展现了田园的美丽与富饶。第三联“园筱凉生叶,堤柽水没柯”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园中的竹子和堤岸的树木,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雨后的凉意与生机。
最后两句“半村斜照里,收钓晒渔蓑”则透出一种恬淡的乡村生活,斜阳洒在村庄上,人们忙碌而又悠闲地收拾渔具,传达出丰收后的满足和安宁。整首诗以细腻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连日黄梅雨,蛙声积渐多”:描绘了黄梅雨季节的持续降雨和蛙声的增多,展现出湿润的环境。
- “丰年无赤地,平墅似银河”:通过对丰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农村的富饶和美丽。
- “园筱凉生叶,堤柽水没柯”: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雨水滋润下的植物,营造出清凉的感觉。
- “半村斜照里,收钓晒渔蓑”: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安详,人们在斜阳下忙碌而自在。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平墅似银河”比喻村庄的美丽。
- 拟人:蛙声的增多仿佛在为丰收的景象歌唱。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丰收的喜悦、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黄梅雨:象征着生命力与丰收的季节。
- 蛙声:自然的声音,映射出生机与活力。
- 银河:代表美丽与宁静,寓意丰收的希望。
- 园筱和堤柽:体现自然的清新与生机,营造出诗中的氛围。
- 斜阳:象征着温暖与宁静,昭示着日暮时分的恬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梅天郊晚》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慎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黄梅雨”主要指的是哪个季节的雨?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
诗中描绘的“丰年无赤地”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土地干旱
- B) 农作物生长良好
- C) 村庄荒凉
- D) 天气炎热
答案:
- B) 杨慎
- B) 夏季
- B) 农作物生长良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杨慎的《梅天郊晚》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在描写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方面有相似之处,前者侧重于描绘湿润的黄梅雨季,后者则通过草原的景象表现生长与凋零的循环。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杨慎更显欢快而生机勃勃,白居易则带有一丝伤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慎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歌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