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夕
作者: 杨慎 〔明代〕
璧月寒生晕,银河冻欲冰。
檐花穿雾凇,窗纸战风棱。
桂火嘘难焰,兰膏坐自凝。
新梅如姹女,妆束待晨兴。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傍晚,明亮的月亮似乎在发出寒光,银河似乎要结成冰。
屋檐上的花朵被雾霜穿透,窗纸在寒风中坚守着。
桂花的香气难以点燃,兰花的香膏独自凝固。
新开的梅花如同美丽的女子,妆扮整齐,等待着晨光的到来。
注释:
- 璧月:圆月,形容月亮明亮。
- 晕:光晕,指月光的光辉。
- 银河:天上的河流,银河。
- 冻欲冰:即将冻结,形容寒冷。
- 檐花:屋檐下的花朵。
- 穿:透过,穿透的意思。
- 雾凇:雾中的霜,形容寒冷的天气。
- 窗纸:窗户上的纸,古代窗户多用纸制成。
- 战风棱:与风抗争,形容窗纸在风中的抖动。
- 桂火:桂花的香气,指香气的浓烈。
- 嘘:吹气的动作,指点燃的过程。
- 兰膏:兰花的香油,形容香气的凝聚。
- 姹女:美丽的女子,指梅花的娇美。
- 妆束:打扮、装饰,形容梅花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富有哲理性,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寒夕》是在寒冷的冬季夜晚所作,表现了作者对冬天夜色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歌鉴赏:
《寒夕》是一首描绘冬夜景象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寒冷的冬季夜晚的种种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的“璧月寒生晕,银河冻欲冰”,利用明亮的月光和即将结冰的银河,营造出一种寒冷而静谧的氛围。接下来,屋檐下的花朵与窗纸在寒风中挣扎,表现出自然界的冷酷与生命的脆弱。诗中的“桂火嘘难焰,兰膏坐自凝”则传达了香气的凝聚与情感的沉淀,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
最后一句“新梅如姹女,妆束待晨兴”,将目光转向新开的梅花,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梅花的娇美,似乎在等待晨光的照耀,寓意着生命的复苏与未来的憧憬。全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冬季的深刻感受,既有冷寂之美,也有温暖期待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璧月寒生晕:形容月光明亮而寒冷,形成光晕,营造出寒冷的氛围。
- 银河冻欲冰:描绘银河在严寒中即将冻结的景象,加深了寒冷的感觉。
- 檐花穿雾凇:细致描写屋檐下的花朵被雾霜穿透,生动展示寒冷天气的影响。
- 窗纸战风棱:通过窗纸在风中颤动的描写,表现出环境的恶劣与生命的坚韧。
- 桂火嘘难焰:桂花的香气难以点燃,象征着情感的凝固与内心的孤独。
- 兰膏坐自凝:兰花香油静静凝聚,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积累。
- 新梅如姹女:新梅的娇美形象,隐喻着生命的美丽与希望。
- 妆束待晨兴:梅花在等待晨光的照耀,象征着新生与未来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姹女,增强了形象的美感。
- 拟人:窗纸“战风”,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与行为,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桂火嘘难焰,兰膏坐自凝”,形成音韵的和谐,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寒冷的夜晚,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思考,同时展现了对新生的期待与希望,揭示了寒冷与温暖之间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纠葛。
意象分析:
- 璧月:象征明亮与寒冷,代表冬季的宁静。
- 银河:宇宙的浩瀚,暗示生命的渺小与孤独。
- 檐花:生命的脆弱,象征自然界的严酷。
- 新梅:希望与新生的象征,代表着美好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银河冻欲冰”中的“冻”字意为: A. 冻结
B. 冰冷
C. 变冷
D. 化冻 -
“新梅如姹女”中“姹女”指的是: A. 一种花
B. 美丽的女子
C. 冬天
D. 寒冷 -
诗中“桂火嘘难焰”表达的情感是: A. 欢乐
B. 孤独
C. 希望
D.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王安石的《梅花》相比,杨慎的《寒夕》更加强调冬夜的静谧与寒冷,而王安石则通过梅花表现出坚韧与希望。两者在意象上虽然都涉及梅花,但表达的情感基调和主题有所不同,前者更关注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后者则侧重于对寒冷环境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