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雨掩柴扉,勾芒力尚微。
润通瓜蔓水,寒透木绵衣。
大泽龙蛇远,空林鸟雀稀。
山翁多甲子,杖屦候芳菲。
白话文翻译:
春雨轻轻地覆盖了柴门,春天的力量还不算强烈。
细雨滋润了瓜蔓,寒气透过了棉衣。
远处的大泽上,龙蛇游弋,空旷的森林中鸟雀稀少。
山里的老人经历了很多个春秋,手杖和草鞋在等待着花香四溢的季节。
注释:
- 掩:遮盖、覆盖。
- 柴扉:柴门,指用木柴做的门。
- 勾芒:春天的气息,勾引着万物复苏。
- 润通:滋润,通畅。
- 寒透:寒气穿透。
- 木绵衣:用棉花做的衣服,保暖的衣物。
- 大泽:指宽广的湖泊或沼泽。
- 龙蛇:这里比喻水中的生物。
- 稀:稀少。
- 山翁:山中的老人,象征老者的智慧和经历。
- 甲子:指时间的轮回,六十年为一甲子。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明确的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象描绘,表现了春雨的温柔与生命的复苏,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之,号升庵,明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春雨》写于春季,通过春雨的细腻描绘,表达了春天复苏的气息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对人生的感悟,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雨》是一首描绘春天雨水的佳作,诗中采用了细腻的笔触与生动的意象,将春雨的温柔与大自然的复苏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句“春雨掩柴扉”,以雨水覆盖柴门的细节,传达了春雨的柔和与细腻,似乎在告诉我们春天已经悄然来临。接下来的“勾芒力尚微”,则暗示着春天气息的初始,力量尚未完全显现,给人一种期待的感觉。后面的“润通瓜蔓水,寒透木绵衣”将春雨的滋润与寒气的交织描绘得恰到好处,生动展现了春季的特征。
诗的后半部分“山翁多甲子,杖屦候芳菲”则为整首诗增添了哲理的深度,山中的老人经历了无数的春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体现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整首诗用词简练而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悟,让人感受到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雨掩柴扉:春天的细雨覆盖了木柴制成的门,暗示春天的到来。
- 勾芒力尚微:春天的气息刚刚开始,力量还不强烈。
- 润通瓜蔓水:春雨滋润了瓜藤,暗示春天的生机。
- 寒透木绵衣:春寒依然存在,寒气透过棉衣,体现了季节交替的特点。
- 大泽龙蛇远:远处的大湖上,龙蛇游弋,象征着生机。
- 空林鸟雀稀:空旷的树林中,鸟雀很少,暗示春天生机未完全复苏。
- 山翁多甲子:山中的老人经历了多个春秋,象征着智慧与经历。
- 杖屦候芳菲:手杖和草鞋在等待着美好的春天,体现了对春天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比作生命的源泉,滋润万物。
- 拟人:春雨被赋予了“掩”的动作,体现了它的温柔。
- 对仗:如“寒透木绵衣”与“大泽龙蛇远”,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春雨的细腻,展现了春天的温柔与生机,同时借助山翁的形象,反映了时间与生命的哲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新的开始与生命的复苏。
- 柴扉:代表朴素的生活与自然的结合。
- 瓜蔓:象征丰收的希望。
- 山翁:象征智慧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雨》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杨慎
- D. 白居易
-
“寒透木绵衣”中“寒”指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温暖
- B. 春寒
- C. 夏季的炎热
- D. 秋风
-
诗中提到的“山翁”象征什么?
- A. 年轻人
- B. 智慧和经历
- C. 劳动者
- D. 农民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侧重于战乱中的感慨与忧愁,而杨慎的《春雨》则更加注重自然的生机与宁静。两者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