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时间: 2025-01-04 11:20: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卢青山
曳径峰头住。看天南苍烟平草,浊云塞路。
季子西风渺不在,盘古秋春如故。
但从来几人迷误。霍霍刀兵挥大块,笑李斯空有穿天弩。
到终了,射一兔。孔丘不过一迂腐。
只河边如斯逝者,得成一语。
自任蟪蛄欣朝夕,一丈悲他彭祖。
说信陵不如看土。一旦山鸡为凤叫,
赶茫茫满地肉尸走。嗟沮溺,正耕渡。
白话文翻译
在山峰的顶端驻足,望向南方,苍茫的烟雾笼罩着平坦的草地,浑浊的云彩遮住了前路。
季子(指季札)在西风中已不复存在,盘古的秋天和春天依旧如昔。
然而,世间又有多少人迷失在其中?刀兵霍霍挥舞着,笑谈李斯空有一把穿天的弩。
最终不过射下一只兔子,孔丘(孔子)也不过是个迂腐之人。
在河边,像这样逝去的人,能留下什么话语?
我自得其乐,像蟪蛄一般欣赏朝夕,一丈之内却悲伤彭祖的长寿。
说信陵君不如去看土地。一旦山鸡变为凤凰,
那满地的肉尸也将在茫茫中离去。叹息沮丧,正如耕渡。
注释
- 曳径:拖着小路,形容行走的缓慢。
- 苍烟平草:形容景色苍茫,草地平坦。
- 季子:指季札,春秋时期的名士。
- 盘古: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象征宇宙的变化。
- 霍霍刀兵:形容战争的激烈。
- 李斯:秦朝的丞相,以其才智和谋略闻名。
- 孔丘:孔子的示称,指其教义的迂腐。
- 蟪蛄:一种虫子,常用来比喻对生活的简单追求。
- 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老人。
- 信陵:信陵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名将。
- 耕渡:耕田和渡河,象征生活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生于20世纪,致力于古诗词的创作和研究。他的诗风独特,常常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元素,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性化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贺新郎》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诗中的历史人物和典故,展示了诗人对古代智慧的传承,同时也对现代社会的无奈和批判。
诗歌鉴赏
《贺新郎》是一首具有哲理深度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及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诗中提到的多个历史人物,如季子、李斯和孔丘,都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诗人以此来探讨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迷失感。
诗的开头以“曳径峰头住”引入,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接着描绘了苍烟平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随着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诗人逐渐引入对现代社会的思考,表达了对武力和权谋的批判,以及对传统儒家思想的质疑。尤其是对孔丘的“迂腐”评价,显示出诗人对传统道德观的反思。
最后一段中提到的“山鸡为凤叫”,象征着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诗人似乎在呼唤一种理想的状态,但现实的“肉尸”却无情地压迫着人们的生活。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深刻的意象和历史反思中,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社会的批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曳径峰头住:在山峰的顶端停留,意境悠远。
- 看天南苍烟平草,浊云塞路:描绘苍茫的自然景象,暗含对前路的迷茫。
- 季子西风渺不在,盘古秋春如故:季子的消逝与自然的永恒形成鲜明对比。
- 但从来几人迷误:提问句,引发思考,谁又真的明白人生?
- 霍霍刀兵挥大块,笑李斯空有穿天弩:批判战争与权谋,李斯的空虚。
- 到终了,射一兔:最终的结果微不足道。
- 孔丘不过一迂腐:对儒家思想的讽刺,质疑其现实意义。
- 只河边如斯逝者,得成一语:对逝者的反思,留下的只有寥寥数语。
- 自任蟪蛄欣朝夕:自得其乐,生活简单。
- 一丈悲他彭祖:对长寿的悲哀,人生的苦涩。
- 说信陵不如看土:信陵君的名气不如实际的土地。
- 一旦山鸡为凤叫,赶茫茫满地肉尸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肉尸象征生活的苦难。
- 嗟沮溺,正耕渡:感叹生活中的无奈与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山鸡为凤”比喻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具有夸张成分,增强了批判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和对社会现象的质疑。诗人运用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和对当下社会的批判,传达出一种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烟平草:象征历史的沉淀与世事的无常。
- 刀兵:象征战争与暴力,反映社会动荡。
- 蟪蛄:代表简单的生活态度,象征对生活的乐观。
- 山鸡与凤凰:象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暗示着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孔丘”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孟子
- B. 孔子
- C. 荀子
- D. 李白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蟪蛄”象征着对生活的__追求。
-
判断题:诗人对李斯的评价是积极的。(对/错)
答案
- B. 孔子
- 简单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贺新郎》与《登高》:两首诗均表现了对人生与历史的思考,前者更侧重于对现实的批判,而后者则更多地关注个人的孤独与悲伤。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大辞典》
- 《现代诗歌鉴赏指南》
- 《古代诗词研究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