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将之中州留别芝麓先生再叠前韵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7:57: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贺新郎 将之中州留别芝麓先生再叠前韵二首 其一
匹马冲寒发。看满目残山剩水,轘辕伊阙。我到关河惊岁暮,却值梁园飞雪。不须怨汴京烟月。歌罢添衣仍命酒,只今宵离恨多于发。男儿事,有本末。珊瑚十丈凭敲折。叹世上非公知我,几成怪物。此外半生谁鲍子,负此真非豪杰。最感是留髡烛灭。后夜相思铜雀下,想漳河水染啼痕血。今不醉,后何益。
白话文翻译
骑马迎着寒风出发。看满眼都是残破的山水,车辙已到伊阙。我到达关河时惊觉岁末,却恰逢梁园的飞雪。无须怨恨汴京的烟月,唱完歌后添衣再喝酒,今夜的离愁比头发还要多。男子汉的事,有轻重之分。珊瑚十丈的美好也不过是敲敲打打而已。叹息世间没有人真正了解我,几乎成了怪物。除此之外,半生谁能像鲍子那样,辜负了这一生的豪杰。最让我感慨的是留下的烛光熄灭。后夜的相思在铜雀台下,想象着漳河水染满了啼痕和血。如今不醉,后又有什么益处?
注释
- 轘辕:车辕,古代马车的部分,这里比喻旅途。
- 伊阙:指古代的名山,象征着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 梁园:古代名园,以美景著称,象征着美好的回忆。
- 汴京:指汴京,即今河南开封,曾是北宋都城,象征着繁华与别离。
- 鲍子:指鲍照,东晋诗人,以才华著称,象征着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约1626-1682年),字仲明,号星洲,清代诗人。他以词作闻名,风格清新、豪放,常常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清代,正值诗人面临离别之际,表达了对故友的眷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交织,折射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匹马冲寒发”开篇,描绘了诗人独自骑马出行的情景,突显出一种孤独与坚毅。紧接着,诗人用“满目残山剩水”展现了旅途中的荒凉景象,暗示着岁月的无情与流逝。接下来“却值梁园飞雪”,在这冷清的背景中,诗人回忆起美好的往昔,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离愁更加浓烈。
“无须怨汴京烟月”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却也不再抱怨时局的变迁。通过“歌罢添衣仍命酒”,诗人选择在酒中麻痹自己,仿佛在逃避内心的伤感。“男儿事,有本末”则突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强调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诗的最后几句满是感伤,特别是“今不醉,后何益”,表达了诗人在离别时的无奈与绝望。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友谊的珍视,情感真切而细腻,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匹马冲寒发”:强调孤独的旅途。
- “看满目残山剩水”:揭示了时光流逝后的荒凉景象。
- “轘辕伊阙”:借用古地名,象征理想与追求。
- “我到关河惊岁暮”:感叹岁末来临,带有忧伤。
- “却值梁园飞雪”:回忆美好时光,形成对比。
- “不须怨汴京烟月”:表达对时局的接受。
- “歌罢添衣仍命酒”:选择酒来麻痹自己。
- “只今宵离恨多于发”:离愁更胜。
- “男儿事,有本末”: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珊瑚十丈凭敲折”:象征美好事物的脆弱。
- “叹世上非公知我”:感叹无人理解自己。
- “最感是留髡烛灭”:对离别的惋惜。
- “后夜相思铜雀下”:表达深切的思念。
- “想漳河水染啼痕血”:情感的浓烈与伤感。
- “今不醉,后何益”:对未来的无奈与绝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过去美好与现在孤寂的对比,加深情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相结合,使情感更具感染力。
- 象征:用“珊瑚十丈”象征珍贵的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情感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象征孤独与艰难的旅途。
- 残山剩水:时间的流逝与过往的破灭。
- 飞雪:美好的回忆与短暂的瞬间。
- 烛灭:象征着离别与感伤的结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陈维崧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汴京”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开封
- C. 南京
- D. 洛阳
-
“今不醉,后何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离别的无奈
- C. 对友情的珍惜
- D. 对事业的追求
答案
- C. 陈维崧
- B. 开封
- B. 对离别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但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在豪放中也蕴含着对离别的无奈,展现了不同的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与文化》
- 《词学研究》